……
昌平君府邸。
作為從小生長在秦國的人,盡管在不久前罷相,滅楚之戰昌平君依然有知情權。
華陽太後已在四年前薨逝,現在秦國楚係勢力的領頭人,便是地位最高的自己了。
所以回到府邸後,他叫來族弟昌文君商議。
“秦王欲攻楚,你怎麼看?”
昌文君拿不準他的意思,反問道:“兄長想助秦還是助楚?”
“若我兩個都不幫呢?”
“???”
“你附耳過來……”
交待完計劃後,看著昌文君離去的背影,昌平君仰望天空:“姑母啊姑母,你總說我是廢物。現在我就要你知道……你大錯特錯!”
……
楚王宮。
當二十萬秦軍開赴南疆時,遠在金陵的屈原也收到了昌平君的合作信。
信裏對楚國的未來深深擔憂,以及一種說不出的蠱惑。
屈原便知道,合作是假,覬覦王位反而是真的。不過為了把這個二五仔一網打盡,他欣然同意了“合作”。
秦國南境、楚國北境,風聲蕭瑟。
秦軍起初勢如破竹,由李信擔任主帥、蒙恬擔任副帥,前者攻打平輿,後者攻略寢丘,都獲得了成功。
二十萬人馬在江漢平原上肆虐,攻城略地,然後就該昌平君熊啟表演了。
為了博取信任,昌平君以韓國舊地野王叛亂為由,安撫遺民的借口出關安撫,隨後悍然切斷了秦軍的後勤糧道,與楚國裏應外合,陣斬數萬人,俘虜繳獲無數。
事後熊啟被楚王賜爵封地,封號還是昌平君不變,就近鎮守野王。
秦王聞之大怒,終於明白王翦所言不虛,親自乘車往對方老家頻陽道歉。
而在嬴政的三顧茅廬之下,終於請動王翦出山,六十萬大軍盡出,浩浩蕩蕩出關南下,與楚國爭奪天下。
為了報昌平君的背刺之仇,大軍先行開赴野王,意圖重奪故地。
一切正如所料,昌平君“慌忙”派出使者,請求楚國朝廷的救援。
先借到楚國的兵馬,然後等人來了之後,自己再向秦國投誠,說自己這是學習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身在曹營心在漢。
待到時機成熟,再以背刺楚國的名義,先做掉屈原,然後趁楚國群龍無首的機會問鼎王位,繼續抗秦,名垂青史。
先不說這個計劃有多少漏洞,能不能成功,單說這份心計和膽識,自己簡直是天才啊!
當然這都是他自以為的。
從個人素養上來說,嬴政和屈原一樣,都不是什麼善茬,有些事情掉溝裏一次就夠了,連續栽進去兩次那就是愚蠢。
因此在收到昌平君信件的同時,嬴政假意答應,然後在秦楚兩軍對峙之際,同楚軍打了個配合,從兩個方向前後夾擊,擠壓這支心懷鬼胎的部隊。
於是昌平君終於也體會了一把被偷家的感覺,那滋味不要太酸爽呐!
總而言之,二五仔偷人不成反被偷,秦國楚係勢力遭受沉重打擊,一夜之間幾乎全滅,元氣大傷。
而秦國與楚國,也將迎來爭霸天下的最後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