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多年裏,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學界以及傳媒實踐者們看待媒體運營的方式正發生著巨大變化,這些變化是新的傳媒管理政策、信息及數字技術,以及中國媒體市場增長所導致的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的結果。在此背景下,市場定位、跨媒體經營、拓寬融資渠道、構築核心競爭力等已成為傳媒業界耳熟能詳的詞彙。然而,上述方式不過是幫助媒體單位實現目標的手段,對媒體單位為何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問題卻未做出解答。
經典管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企業運營活動由兩大類型構成:戰術性經營與戰略性經營。戰術性經營主要關注企業短期的、局部的運行效率,戰略性經營則主要關注企業長期的、整體的發展方向以及如何實現既定方向①。
過去,戰術經營上的革新就可以為傳媒機構帶來競爭優勢,例如通過明確市場定位、變革發行渠道等方式,一份報紙則可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采取戰術性經營的做法,如學習、模仿甚至照搬同行先進經驗,加快產品更新速度(如報紙頻頻改版、電視及電台節目不斷調整等)等,隻會導致媒體經營方式的趨同,從而使競爭更加白熱化。而今,戰術上的變革顯然已遠遠不夠。
我國傳媒產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規模化發展的“快車道”,以網絡崛起為代表的傳播科技的飛速發展和我國加入WTO後所麵臨的市場格局的國際化競爭,無疑從內外兩個方麵“加速度”地推動著我國傳媒產業的發展和變化。因此,對於現階段媒體單位的操作來說,解決戰略問題(即解決“在哪做”、“做什麼”、“怎樣做”的問題)遠比解決戰術問題(即單一埋頭於“如何做”的問題)要重要得多。
因為戰術問題的解決僅僅有助於局部操作的精細化,而戰略問題的解決則意味著能否敏感地、有效地抓住現實格局的變化所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以及能否未雨綢繆地規避這一變化所可能帶來的重大風險。戰略管理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要解決影響一個傳媒組織未來發展的最關鍵、最根本的問題。當一家媒體在戰略製定上出現了嚴重失誤時,它為此要承擔破產的後果。相反,如果一家媒體製定並實施了合適的戰略,那麼它將從中受益匪淺。正所謂“預則立,不預則廢”,這也是本書之所以命名為“戰略傳媒”的現實動因。
用戰略管理框架研究我國媒體組織運營的意義具體體現在:
戰略管理涉及傳媒組織的各個領域。不僅界定傳媒組織的業務範圍和發展方向,同時也決定著應該怎麼去實現目標。
戰略管理指導傳媒組織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戰略管理是形成媒體競爭優勢的關鍵。在充滿激烈競爭的、迅速變動的環境中,如何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是我國每家媒體組織麵臨的急迫問題。
優秀的戰略管理應該能夠產生比現存和潛在競爭對手更多的可持續競爭優勢。
問題的關鍵在於媒體運營者和管理者能否從戰略角度考慮經營問題,這正是本書的主旨所在:盡力開發傳媒經營者以及潛在的經營者的戰略思維能力。因此,讀者將發現貫穿於本書一個始終不變的主題:如何幫助媒體組織更高效地在傳媒行業內競爭?
本書的核心內容包括:
什麼是傳媒戰略管理?
如何進行戰略分析?
什麼樣的戰略決策才是富有競爭力的?
如何把戰略決策付諸實施和執行?
為了實現本書的主旨,我們主要講述有關傳媒戰略管理的實務知識,試圖在理論闡述與實踐應用兩者之間進行恰當的平衡與結合。因為我們認為,好的理論可以有效地指導實踐,而沒有正確理論指導的盲目實踐是非常危險的;另一方麵,不和實踐相結合並運用於實踐的理論則是無用的。
本書的體例安排充分貫徹了這一意圖。首先,本書采取了“應用導向型”的分析方法;其次采取了案例分析與理論闡述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應用導向型”分析框架受我國戰略管理學者項保華先生“問題導向型”
研究方式①的啟發。這就是,對傳媒戰略管理實踐中可能碰到的主要問題進行分類,把針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解答歸成一類,從而使其具有簡單易懂、拿來即用的特點。全書分為三部分,共十章。各篇章的基本內容與關係如第1章討論了傳媒戰略管理的一些基本問題,包括對大眾傳媒產業特性以及中國大眾傳媒獨具特性的探討、對傳媒戰略管理涵義的探討以及傳媒戰略管理的核心內容和分析方法等,這些內容為全書的展開提供了基本框架。第一部分探討的是如何進行戰略分析,分三章從外部環境(第2章)、內部資源(第3章)、使命願景(第4章)三個方麵展開剖析。它為下一步的傳媒戰略製定和戰略實施提供了現實依據。第二部分闡述的是傳媒戰略製定架構,本部分力圖解決“什麼樣的戰略才是有競爭力的”這一現實問題,提出傳媒組織在進行戰略決策時應同時兼顧以下三個維度:有助於傳媒組織創建競爭優勢(第5章)、有助於傳媒組織整合業務範圍(第6章)、有助於改善傳媒組織的競爭關係(第7章)。第三部分共3章對戰略執行所涉及的戰略實施、組織結構以及戰略變革三個方麵作深入討論,從而為戰略方案的貫徹落實提供理論思路與操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