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的第一次戰略變革是在1998年。在另一份都市類報紙《新快報》創刊的那一天,南都作了一整版自我宣傳的廣告,其間沒有更多的文字,隻有兩隻辣椒:一隻綠色的大圓辣椒,一隻小而尖的紅紅的朝天椒,大圓椒大而不辣,小辣椒小而辛辣。這預示著報紙的重新定位:尊崇“辛辣無比”的原則,走市民路線,堅持以批評報道為主。
為此報紙提出了“追求風格,拒絕平庸”的辦報口號。對社會現實的關注與批判,使得它充滿了生氣,終於在廣州報業之林中站穩了腳跟。
與“小辣椒”的戰略定位相符,報紙又推出了一係列的變革措施:
對版麵風格的創新。報紙走的是小報大辦的路子。創刊之時南都是四開小報的模型,當時全國的四開小報版麵類似,小眉小眼且排版曲折迂回。為便於讀者閱讀,南都采取了板塊結構,濃眉大眼,追求簡單明快。1999年,南都又率先對版麵采取交叉劃分法,使版麵成為包括大小係統的多維版式。
在報道內容上的創新。南都的突然發力,是在1998年6月世界杯足球賽前夕。報紙提前十天介入對世界杯的報道,導致發行量以每天一萬份的速度往上漲,並培育了一批穩定讀者。1999年南都又推出“一日看百年”的特刊,每天夾著報紙附送,形成了追看效應,再次吸引了一大批讀者。南都還率先與電視媒體進行互動——每天辟出一整個版麵,與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節目互動。
對報紙發行的革新。南都曾提出一個口號:改變發行是報社排行老末的舊傳統,要把第一流的記者與編輯放到發行上來。為此南都的一位副總編主動請纓去幹發行總經理。報社成立了“小辣椒發行隊”,仿效《華西都市報》的“敲門發行法”,打人海戰術。
對人員任用的革新。除兩三名高層領導是由南方日報報業集團任命外,報社實行全員聘任製,並實行競爭上崗:各部門的負責人由招聘進來的人員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出,然後再由負責人自行組閣;報社內部采取評聘結合,一旦被聘為首席記者,無論資曆深淺,都給予這一崗位待遇。
對報酬體係的革新。采編人員實行量化管理,基本工資隻有800元,其餘按發稿數量、稿件質量、編版數量、版麵質量領取報酬,拉開檔次,上不封頂。
第一次戰略變革使南都實現了成功轉型:從原來的“八卦小報”
轉變成為“揭露為主、貼近平民”的市民化報紙。1998年報紙期發行量15萬份,廣告收入1500萬元;1999年期發行量達40萬份,廣告收入近1億元;2000年期發行量逾50萬份,廣告收入突破2億元。
第二次戰略轉型:新主流媒體2000年下半年,南都提出“辦中國最好的報紙”,開始了第二次戰略變革:向主流報紙邁進。2002年報社鮮明地扛出了“新主流媒體”
的大旗,而2003年則把“主流”作為報紙當年度的廣告語。報社主編程益中在接受訪談時宣稱,南都的目標是成為新主流媒體。所謂新主流媒體,就是借鑒傳統主流媒體的部分新聞思想,更注重經濟報道和廣告市場培養,把報紙當作一個企業來經營。報社推出的主要革新措施有:
“硬新聞”樹立主流媒體形象。在新的戰略目標指導下,南都更加注重硬新聞的報道,從而提高報紙的公信力。如對中共中央十六大會議進行大篇幅、多維度係列報道;2003年伊始推出曆時半個多月的“深圳,你被拋棄了嗎?”的大型策劃報道;同年又接著積極參與到“非典型肺炎”事件的報道中去。
戰略性改版。2002年3月4日,對版麵作了創刊以來幅度最大的調整,分成A、B、C、D四疊。A疊主要包括區域新聞和時評版,側重於關注社情、透析世局;B疊則是全彩印刷,涵蓋國際新聞、體育新聞、娛樂新聞等諸多內容;C疊的主要內容是財經和副刊;D疊為廣州與深圳雜誌,突出城市資訊、消費大全的特點。
對品牌經營的創新。報社對南都品牌經營的模式是:借助報紙影響力組織大型活動,同時又借助大型活動的成功舉辦提升南都的品牌形象。例如,成功舉辦了第二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世界華文廣告論壇、中國酒業財富論壇、2002年中國民營經濟報告會、中國南方汽車展等活動,實現品牌經營的良性循環。
對管理體製的革新。2003年報社實行采編、經營、管理三線並重的管理模式,一改國內報業通行的以采編為核心的領導體製。新型的管理方式是:以社務管理委員會為核心,下設編輯委員會、經營委員會、行政委員會三個執行機構。編輯委員會負責南都品牌生產,包括產品研發、生產製造、質量控製和核心競爭力的培育;經營委員會負責品牌營銷,包括發行廣告、形象塑造及推廣、產品增值和組織創利;行政委員會負責品牌管理,包括財務計劃管理、組織文化建設、人力資源優化、資產配置管理、對內部門協調和對外關係處理。編輯委員會的主編、經營委員會的總經理、行政委員會的總監為社務管理委員會委員,與社務管理委員會主任一起組成最高權力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