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卡丹又先後轉到“希芭格裏”和“迪奧”時裝店工作。這樣,他在巴黎的三家最負盛名的時裝店整整工作了5年,由於他勤奮好學,掌握了從設計、裁剪到縫製的全過程,同時卡丹也確立了自己對時裝的獨特理解,他認為,時裝是“心靈的外在體現,是一種和人聯係的禮貌標誌”。
1950年,羽翼漸豐的卡丹在裏什龐斯街一所樓房的陋室裏開設了一家時裝店,生產和銷售戲劇服裝和麵具,既當老板,又當夥計。1953年,他首次舉辦了自己設計的女式時裝,並一舉成功,他的名字赫然出現在許多報紙上。達官貴人、小姐太太們不嫌他的門麵小,紛至遝來。1954年,他的第一家時裝店正式開張。
1953年,他改變了傳統的時裝經營方式,把量體裁衣、個別定做改為小批量生產成衣並不斷更新經營方式,這樣,全世界的俊俏婦女才有機會穿上他設計的長裙。後來,他又把主攻方向改為男式時裝。當皮爾·卡丹第一次展出各式成衣時,他被指責為倒行逆施,結果,他被雇主聯合會除了名。不過,數年之後,當他重返這個組織時,地位提高了。
1959年,皮爾·卡丹異想天開,舉辦了一次借貸展銷,這一超常的舉動,使他遭到失敗。服裝業的保護性組織——時裝協會對他的舉動萬分震驚,因而再次將他拋棄。
1960年前後,皮爾·卡丹開設了兩家很出名的時裝零售部:“亞當”專營男裝、領帶及束腰大衣、運動裝;“夏娃”則是高級女裝商店。光臨的顧客不僅是那些富豪、貴族,連法國總統夫人及英國的溫莎夫人等都為之著迷。
1962年,法國巴黎時裝女服辛迪加在所有會員的要求下,又將皮爾·卡丹重新請回來,並請他出任行會的主席。金頂針獎是法國時裝業界最高榮譽大獎,皮爾·卡丹先後三次獲得了這項榮譽。
皮爾·卡丹除了設計時裝外,還設計家具、燈具、裝飾品、日常用品,甚至還有汽車和飛機造型。今天,卡丹的商業帝國遍布世界各地,在120多個國家與地區,每天有20萬人在600多家工廠裏生產著他的800多種不同的專利產品,其中包括“皮爾·卡丹”和“馬克西姆”兩個牌子。世界上幾乎沒有像卡丹先生那樣的先例,集服裝設計大師與商業巨頭於一身。
點評——
把上流社會的時尚,引向普通大眾的潮流,這正是成就皮爾·卡丹從設計師到商業巨人的關鍵。精致的現代生活,離不開精巧的設計,每一樣都可能體現出大師的獨特匠心。皮爾·卡丹正是這樣引領著潮流,順應著潮流,從而一步步走向輝煌。當然,輝煌的背後,也有著艱苦的奮鬥史。成功就是一條由挫折、機遇和奮鬥組成的鏈條,任何一方的缺少都會造成鏈條的斷裂。即使有了機遇,也要不懈地奮鬥,皮爾·卡丹的成功就印證了這一點。
相關知識鏈接——
許多人把自己創業不成功的原因歸結為沒有遇到機會,甚至抱怨命運的不公平。其實,所謂的機緣湊巧或第六感官的直覺,主要還是因為創業者平日培養的敏銳觀察力,因此,能夠先知先覺形成創意構想。比如,無數人看到蘋果落地,但卻隻有牛頓能產生地心引力的聯想。其實,任何一個創業者都可以通過係統的研究分析發掘可供創業的新點子。這種研究分析包括以下幾種方式:
(1)分析特殊事件,發掘創業機會。例如,一家農場的蘋果因為遭遇暴風雪,外形十分難看,但味道甘美。靈機一動的農場主稱自己的蘋果是高原蘋果,並以高價出售,竟然獲利豐厚。
(2)分析矛盾現象,找尋創業機會。例如,盡管一般的投資者占了市場的七成資金,但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與產品大多隻針對專業投資大戶。這樣的矛盾提供的一般大眾投資服務的產品市場,必將極具潛力。
(3)分析作業程序,發掘創業機會。例如,不同行業的工作流程不同,軟件開發公司可以從中發掘許多軟件開發的創業機會。
(4)分析人口統計資料的變化趨勢,發掘創業機會。例如,單親家庭快速增加、婦女就業的風潮、老年化社會的現象、教育程度的變化等,必然提供許多市場機會。
(5)分析人們的生活態度與追求的變化,發掘創業機會。例如,人們對於飲食需求認知的改變,造就美食市場、健康食品市場等新興行業。
雖然大量的創業機會可以經係統的研究來發掘,不過,最好的點子還是來自於創業者的長期觀察與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