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6月,亨利·福特開始了他的第三次創業,又一次建立了新的福特汽車公司。此時的他已經從前幾次的失敗中積累了經驗,對於如何經營汽車製造企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從此,福特公司開始了其不斷發展創新的過程。1909年,福特汽車公司推出的T型車大獲成功,甚至成為美國生活方式的一種象征。T型車的巨大成功使福特汽車公司成為世界汽車生產的龍頭企業和汽車大王,其銷量占當時世界汽車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亨利·福特是一位銳意創新者,是他首先看到了汽車的巨大市場潛力,是他首先將汽車由貴族富豪的娛樂品變成了一般公眾的日常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他首創“福特生產方式”,即首先將生產流水線引入了汽車的規模生產,首先將“泰羅製”的先進管理思想在汽車實踐中運用並發展成為著名的“福特製”,在工業發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亨利·福特充分肯定勞工價值,深深認識到關心員工的重要性。他曾說過:“工作應該是人生最大的享受,而不會令人憎恨。對獻身於事業的人,應由事業上得到最大的報酬。”
1947年,亨利·福特去世,但他成為美國曆史上不可磨滅的、對美國社會影響最大的企業家之一。
點評——
亨利·福特充分認識到技術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他畢生頑強地致力於發明創造與技術創新。正是由於他不斷地進行技術攻關與創新,才開發出價格低廉、性能卓越的大眾車。他的創業經曆並不一帆風順,他經曆了兩次失敗,從每一次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才能使他的第三次創業有了正確的方向,從而一舉成功。可見,創業過程中的失敗並不是最終的失敗,隻要不喪失信心,能夠堅持下去,成功就在向你招手。
相關知識鏈接——
亨利·福特在“汽車王國”的不斷擴張中總結出來的經營管理經驗,流行於世並享有盛譽,被稱為“黃金法則”。這個“黃金法則”是:
1.減少對於未來的恐懼或對過去的敬畏。恐懼未來的人就是懼怕失敗,失敗隻能為更加明智地重新開始提供契機。承認失敗並沒有什麼不光彩,而害怕失敗才是不光彩的。過去的東西隻有當它為進步提示出通路和方法時才有用。
2.不要顧忌競爭,讓幹得最好的人來幹。
3.服務先於利潤。謀取利潤本質上並沒錯,經營得當的企業不能不創造出利潤,但是利潤必須而且必然是對於優質服務的獎勵。
4.製造業不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它是這樣一個過程:以公平價格買進原料,以最少的附加費用把這些原料轉化為消費產品並提供給消費者。任何投機買賣和苛刻的交易隻會成為這項基本事業的障礙。
創建袖珍版圖書公司
他產生了出版25美分的平裝本書籍的想法。但他的想法並沒有得到支持,於是在1936年,德·格拉夫辭去了在花園城出版公司的職務,想要創辦自己的重版書書屋。
成功點:頂住壓力,相信自己,就可成功
羅伯特·德·格拉夫曾經在出版業從業17年,他的出版生涯開始於1922年,那時他在其表兄納爾遜·道布爾迪的公司任推銷員。做了3年銷售之後,他被任命為道布爾迪的一家子公司——花園城出版公司的董事長,該公司主要出售廉價的布麵精裝重版書。在11年的任職期間,德·格拉夫創立了該公司最成功的非小說重版書係列。
在這期間,德·格拉夫經過調查,得出結論:隻要重版書的價格下降,並且將其銷售渠道擴大到超出普通書店的範圍,重版書的市場就能擴大。所以,他產生了出版25美分的平裝本書籍的想法。但他的想法並沒有得到支持,於是在1936年,德·格拉夫辭去了在花園城出版公司的職務,想要創辦自己的重版書書屋。
但藍緞帶書籍公司說服他接受了總經理職務,該書屋出版好幾種係列的布麵精裝重版書,其中有些以39美分出版平裝本書籍的想法。德·格拉夫又試圖說服藍緞帶書籍公司接受他的計劃,但又以失敗告終了。於是,他再次決定自己創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