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無論大小,隻要沒有落實到位,一切都是空談。沒有落實責任大致有兩種原因,一是責任心的缺失而不去落實責任;二是沒有找到自己要落實的根本責任,工作做了不少卻沒有抓住要點,自然得到的也是無效的責任。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了出來,於是大家開會討論,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到20米。然而,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又跑到外麵來了,所以他們又將籠子高度加到30米。沒想到,隔天袋鼠居然全跑到外麵。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到100米。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閑聊,“依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故事中的管理員看起來很負責,但實際上卻極不負責,因為他們沒有落實最基本的關門責任。落實中的很多事情,看起來都是小事,但卻做不到,原因就在於我們都把這些簡單的小事看得很容易,漫不經心。其實,簡單不等於容易,隻有把細節落實到位,才會有一個滿意的結果。

對於我們公務員來說,安全工作大多都是監督工作,落實安全責任實際上就是落實監督責任。隻有不斷地監督和跟進,才能有效地發現政策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和問題,並促使相關責任人采取相應的措施協調和糾正。很多事故的發生,是因為我們的監督職能沒有落實到位,使小問題變成了大問題。2008年,上海第18個“119消防日”,消防隊張小平隊長走訪了幾處人員集中的大商場進行“摸底調查”。他先來到七浦路,發現這裏的興旺國際市場入口處正在施工,二樓不時飛下電焊火花,底層隻用1米多高的施工板擋住,而且施工板內側被部分攤販掛上衣服出售,一旦電焊火花引燃衣物,後果不堪設想。張隊長詢問攤主是否擔心引發火災,對方表示:“一開始有點擔心,現在習慣了。”

隨後張隊長進入市場,發現大部分攤位都將自家貨物掛在門外展銷,使原本狹窄的通道更加擁擠,還有些攤點來不及打開剛運來的貨物,就全堆在通道邊。商場原本設有消防隔離門,但幾乎全被掛出的商品阻擋了。

在商場地下一層,張隊長按安全出口指示燈找到一處緊急出口,但出口處樓道堆放著紙箱、塑料袋等各種雜物。於是他繼續往前走,沿著一個出口到達一層時,發現這一出口並不直接通向街道,仍在商場內部,而且該出口周邊沒有任何說明標誌和指示牌。

張隊長說:“這裏簡直就像個大迷宮,進來了找不到方向。一旦發生火災,商場人員得不到正確的疏導。”於是,他找到商場的相關負責人詢問,得知消防設施檢查是有具體規定的,而且最近還進行過一次例行消防檢查。得知這樣的檢查結果後,張隊長擔心地說:“檢查過還是這樣的結果,檢查工作算是白做了。”

事實上,安全生產事故多為人禍,並非天災,安全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安全生產工作中的“空轉”行為。在很多地方,往往是安全檢查過後,什麼都沒了。現在,已經成了一個不成文的安全工作模式,即召開會議——發文件——管理人員帶隊檢查。講話基層領導和上級領導講的一樣;發文件布置工作沒有具體性;雨過地皮幹的檢查多,紮紮實實抓落實的少。

開會,對我們而言最熟悉不過了。開會似乎已經成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要開會討論討論、研究研究。現在很多部門對於上級的工作要求往往“高度重視”,總要開個轟轟烈烈的會議,傳達精神、強調意義、部署工作、嚴格要求,可此後便再無下文,於是“開會就是落實”成了形式主義的代名詞。下麵這首關於開會的順口溜就是這一現象的鮮明寫照:開會,開會,不開怎麼會,本來不太會,開了就變會。

有事要開會,沒事也開會,好事大家會,出事大家推。

上班沒幹啥,一直忙開會,大會接小會,神經快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