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上說什麼,沒人去領會,手機不時響,怎還不散會。
牛皮拚命吹,發言不幹脆,時間過好久,不知輪到誰。
有人窮訓話,有人打瞌睡,有人瞎附和,有人掉眼瓷。
小聲像催眠,令人真陶醉,大聲不必怕,就當狗在吠。
打盹有技巧,腦袋不能垂,不然被逮到,就要倒大黴。
會開一下午,實在有夠累,沒聽兩三句,水喝好幾杯。
說來真慚愧,開會千萬回,都快要退休,還是不太會。
唱了大半天,到底會不會,你若還不懂,就要多開會。
開會固然是有效落實責任的手段,但絕不能為開會而開會。正如一副對聯所寫的:今天開會明天開會後天開會天天開會,你也在講我也在講他也在講人人在講。橫批:誰抓落實。這樣的會議有什麼意義?落實責任,就要真抓實幹,會議結束後把會議的內容落實到位才是開會的最終目標。
合理的問責製度是落實安全責任的保證
俗話說“平安是福”,幸福是建立在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基礎上的。麵對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那觸目驚心的慘狀、刻骨銘心的傷痛,怎不叫人揪心?因此,我們公務員在工作過程中,保障群眾的人身安全就是最大的業績。
一個國家或政府,要想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點,就必須把每個公務員的安全責任落實下去,而落實效果如何,必須得有一個監督追究責任的機製,這就是問責製度。
問責製是和責任密不可分的,它的邏輯基礎就是有責任就必須要落實,隻要是在責任落實範圍內出現某種事故,就必須得有人來為此承擔責任。合理的問責製度的目標是讓責任“歸位”,使監督“強硬”,對失職或不負責任的公務員一律追究責任,使每個人樹立一種高度的責任意識和危機意識。
那麼,如何將安全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公務員身上呢?主要按下麵四個方麵去落實:
第一,領導要樹立負責任的榜樣力量,並對其所管轄的範圍及所領導的下屬進行教育、管理和監督製約。
首先,在問責過程中要講究方法。所有管理工作事先多花些時間,研討設定好考核標準,到時間期限時,就可實施問責製,事事問責,人人問責,哪怕是一點點安全事故,都要一問到底。
其次,領導負責等於沒有負責人。這是問責製的一個重要原則,不要什麼事情都是領導負責;要善於授權和分解壓力,要讓每個人都有權利,這樣才便於你問責,否則就會出現沒有權利就不承擔責任的問題。
最後,邊緣工作首接負責製。一件事如果還沒有界定該哪個部門負責時,誰首先遇到、接觸到或者碰到就得負責到底。
第二,問責的基本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自我問責,主動承擔責任,如自我檢討、道歉、請求辭職等。二是組織問責。組織問責應根據沒落實責任所造成的後果規定具體的問責檔次,如責令作出書麵檢查、公開道歉、通報批評、調離工作崗位、辭職等。
第三,建立問責製度要與業績評估結合起來。
業績評估是引導領導者和其他工作人員樹立正確導向、盡職盡責落實好各項責任的一項重要製度,也是實行問責製度的前提和基礎。有了績效評估的結果,問責才有可靠的依據。
第四,加強相關配套製度的建設。
首先,要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製度,運用多層次、多角度、多渠道的評價方法,對組織成員的綜合素質和落實責任的情況作出正確客觀的評價,才能為問責製度的實施提供有力依據。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輿論監督。
最後,要建立被問責人員的跟蹤機製,對於主動承擔責任的人員要給予相應寬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