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工作中,我們怎樣才能杜絕“本領恐慌”,永遠保持競爭優秀呢?那就是:發現個人能力上的“短板”,通過不斷的學習把它“補齊”。2003年,楊波被評為“重慶市沙坪壩區十大傑出青年”。有人會問,楊波獲得這樣的成功靠什麼?答案是:靠實力、靠機遇。那麼實力又從何而來,機遇又怎樣才能抓住呢?讀完下麵的故事,你就能尋找到答案。
1997年,楊波應聘進入重慶力帆實業有限公司工作,被分配在技術質量檢測部門。工作雖然十分辛苦,楊波卻一點不覺得苦,因為力帆有著嚴格的、良好的管理機製,是一個充滿活力、積極進取的企業。楊波感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當時,公司為拓展海外市場,急需一批懂外語、懂貿易的年輕人。因為喜歡英語,在工作空閑的時候,總會看隨身攜帶的英語書刊的楊波恰好被董事長發現,董事長認為他是一個可以培養的人才,就提拔了他。
雖然得到了董事長的青睞,但楊波心裏明白,作為一個貿易工作者,必須要補充一些營銷方麵的知識和理念。因此,去自學了營銷、財務等方麵的知識。另外,力帆公司還於2000年秋全額資助楊波進修MBA,他把管理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從而使管理及實踐能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此後,楊波大部分時間奮戰在國外,他的專業知識獲得了客戶的信賴,對拓展海外市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2001年、2002年、2003年,力帆進出口公司的出口創彙分別達到113億美元、117億美元和203億美元。連續三年獲得重慶市出口創彙第一,全國摩托車同行業出口創彙第一名,出口國家達到了89個。楊波功不可沒!
生命中的挑戰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而機遇是稍縱即逝的,沒有學習的習慣和進取的決心,就沒有任何資本去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每個公務員都應該像楊波那樣,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汲取營養,不斷完善自己,以擔負越來越重的責任,為國家的發展當好排頭兵。
楊波的成功固然令人羨慕,然而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工作中的危機感和“饑餓意識”,善於發展自己工作中的弱項和不足,並且能在第一時間內補齊自己能力上的“短板”,告別“本領恐慌”,從而能夠在工作中贏得主動。這種精神,也是一名優秀公務員在工作中必備的優良素質之一。
在工作中樹立個人品牌
在現代社會中,品牌意識無處不在。企業有企業的品牌,產品有產品的品牌。在職業生涯中,我們也要運用自己的聰明和努力,打出自己的個人品牌。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聽說某某人敬業、某某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等,這就是品牌。
品牌不是個人吹出來的,要在工作中樹立品牌,就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比別人更忠誠,要在老百姓心目中紮下根。拿不出實實在在的業績,吹得天花亂墜也不可能樹立自己的品牌。2007年10月,重慶市江北區公安分局觀音橋派出所發生了一場“風波”——渝北社區的居民將派出所領導圍住,集體“請願”挽留社區民警江湧:“聽說要調走江湧,調他去當官,我們同意,要是還當普通民警,就要讓他留在我們社區!”說話的時候,有些人的聲音已經哽咽了。
一個普通社區民警,為什麼讓那麼多居民到派出所“抗議”,要求留下他?江湧究竟有什麼本事,讓居民們都舍不得他?其實原因很簡單——他用一點一滴的工作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江湧最愛說的一句話是“這是我的工作”。從參加工作開始,20多年了,江湧一直在這個轄區。同事要麼升了、要麼外調、要麼換了崗位,但江湧,居民不願意他走。居民給他起了兩個外號“笑羅漢”、“機器貓”。他任勞任怨,走家串戶,與居民打成一片,廣受好評。
有一天晚上,家住楓香庭的一位老人給江湧打電話,說自己有心髒病,小區裏的狗叫得厲害,睡不著。當時,江湧正準備休息,他說了聲“我馬上過來”,放下電話就出門了。江湧找到狗的主人,說明情況,讓他把狗從陽台上牽進屋裏去了。小區安靜了。事後,老人感激地說:“沒想到,這種小事他也會管。”
江湧除了為轄區居民服務外,還經常“越界”服務。有一次,他接到一位王小姐電話,非要找他調停與男朋友的情感糾葛。江湧開始有些為難,因為王小姐以前是自己轄區的居民,但現在已經搬到高新區去了,隔山隔水跑到人家的地盤上去調解似乎不妥。然而,放下電話不久,王小姐和她男友已經出現在江湧麵前了。剛來時,二人水火不容,4個小時後,二人說笑著告別江湧。
有人問江湧,你工作的動力在哪裏?他說,他的父母都是工人,9歲時在父母的廠區看到一則標語“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紮紮實實埋頭苦幹”,從此,標語在他的心底紮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