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人經常在報告、講話中聲稱自己是“人民公仆”,一句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並且在表麵上也確實幫群眾解決了一些具體困難,甚至還自己掏腰包參與一些扶貧濟困活動,使群眾認為他們是清廉的“好官”。然而,在另外一種場合卻完全成了另外一副麵孔。他們精心打造了一個小圈子,與密友相互勾結,組成一個利益共同體,無惡不作、為所欲為,直到醜聞曝光,群眾才知道他們的真實麵目。江蘇省原組織部部長徐國健在公開場合為人非常低調,下基層調研從不收禮,實在推不掉便將其上繳。他還經常教育下級,要廉潔自律,做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好官”。然而,另一方麵,他卻結交了原江蘇省檢察院副院長、省反貪局局長韓建林,原江蘇省國信集團董事長王益民,原江蘇省國資集團董事長李雙成等有“實力”的“小兄弟”,精心培育自己的“小圈子”,利用職務之便,大搞權錢交易,先後收受人民幣460萬元和8000美元,接受禮金價值10萬元,最終東窗事發,成為全國第一個落馬的省級在任組織部長。

第二,弄虛作假,熱衷於搞“政績工程”

這種人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他們喜歡做“大事業”,使自己彪炳史冊。口口聲聲說要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實際上卻熱衷於搞虛假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在任阜陽市委書記期間,竟把阜陽“九五”期間經濟平均增長目標定為22%。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王懷忠對各種指標逐級分解,層層加碼。各級政府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采取財稅“空轉”的辦法,虛構納稅人,於是在蒙城縣的交稅登記冊上居然出現了以“秦始皇”、“葉利欽”、“克林頓”等死人或外國人的名字交稅的鬧劇。為了展示阜陽的經濟發展,為個人撈取“政績”,王懷忠還下令耗資32億元修建飛機場,結果由於客流量不足,新修的機場連一年也沒有運營下來。除此之外,王懷忠還一手操辦了如“大油田”、“大電廠”、“大動物園”等一係列作秀工作,使阜陽市的經濟元氣大傷。

第三,對上級阿諛奉承,對下級專橫跋扈

這種人對上級與對下級是兩副麵孔,兩種形象。對上級對領導的“業績”大加吹捧,極盡阿諛之能事。在下級在群眾麵前,喜歡擺架子、耍威風、愛發脾氣、動輒訓人,聲色俱厲。在工作作風上,習慣獨斷專行,個人享有很高的權威,說一不二。遇有不同意見,或者當麵頂回去,或者尋機打擊報複。

第四,表麵聲言“維護大局”,實則搞宗派小團體。

這種人喜歡培植自己的親信,熱衷於建立自己的“嫡係部隊”。對人對事都要分親疏遠近,對親近的人關懷備至,對他們的缺點錯誤視而不見,百般庇護,甚至與之策劃於密室,幹見不得人的勾當。對持不同意見的人,百般挑剔,不予信任和重用,甚至看作“眼中釘”、“肉中刺”,采取不正當手段,進行打擊報複。

上述“變色龍”公務員,雖然在數量上並不多,但對黨和國家的事業危害卻非常大,因此必須予以清除。而作為我們自身來講,一定要深刻認識,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做個真正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公務員。

“自保”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在目前我們的公務員隊伍當中,“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現象可以說非常普遍。而這些人之所以逃避責任,不是因為能力不夠,更不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是為了“自保”。他們認為,躲避了責任,就可以安然做一個“小小”的公務員。事實上,正是由於行政的不作為,才導致了重大事故的發生,而這些人也必然受到法律的懲處。

“在其位不謀其政”一般表現為,對該做的事消極應對,不是對該做的事不做,而是不屑於做、懶於做。縱觀曆史,我們會發現很多帝王之所以會被滅國,就是由於“在其位不謀其政”,這些人雖然可能在其他方麵有很高的造詣,但身為帝王,卻不能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最終國破家亡。李煜是南唐最後一個君主。他身為帝王,卻不善管理國家,反而成為一個優秀的詞人。我們不能不說他是作詞的天才,但也不得不說他是管理國家的庸才。當國家麵臨危險之時,自縛雙手,抬著棺材向趙匡胤請罪投降。南朝後主陳叔寶也是一樣,他在音樂上有一定的造詣,隻是生不逢時,當隋朝打來時,竟然還高唱《後庭花》,最後落得和李煜一樣的下場。劉禪也是,孫皓也是。宋朝的徽宗在繪畫上有很高的天賦,可是生在了帝王之家,最後卻被金人擄掠到了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