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走不出固有的思維定勢,所以也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結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維定勢,也許可以看到許多別樣的人生風景,甚至可以創造新的奇跡。
智慧經典:跳蚤人生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往一個玻璃杯裏放進一隻跳蚤,發現跳蚤立即輕易地跳了出來。現重複幾遍,結果還是一樣。根據測試,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達它身體的400倍左右,所以跳蚤稱得上是動物界的跳高冠軍。接下來實驗者再次把這隻跳蚤放進杯子裏,不過這次是立即同時在杯上加一個玻璃蓋,“嘣”的一聲,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蓋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會停下來,因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開始變得聰明起來了,它開始根據蓋子的高度來調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過一陣子以後呢,發現這隻跳蚤再也沒有撞擊到這個蓋子,而是在蓋子下麵自由地跳動。一天後,實驗者開始把蓋子輕輕拿掉,跳蚤不知道蓋子已經去掉了,它還是在原來的那個高度繼續地跳。
三天以後,他發現那隻跳蚤還在那裏跳;一周以後發現,這隻可憐的跳蚤還在這個玻璃杯裏不停地跳著——其實它已經無法跳出這個玻璃杯了。從一隻跳蚤變成了一個可悲的爬蚤!
在現實生活中,是否有許多人也在過著這樣的“跳蚤人生”?年輕時意氣風發,屢屢去嚐試成功,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屢屢失敗。幾次失敗以後,他們便開始不是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懷疑自己的能力,他們不是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降低成功的標準——即使原有的限製已取消。就像剛才的“玻璃蓋”,雖然已被取掉,但他們早已經被撞怕了,不敢再跳,或者已習慣了,不想再跳了。人們往住因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願忍受失敗者的生活。難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這個杯子嗎?絕對不是。隻是它的心裏麵已經默認了這個杯子的高度是自己無法逾越的。讓這隻跳蚤再次跳出這個玻璃杯的辦法十分簡單,隻需拿一根小棒子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盞酒精燈在杯底加熱,當跳蚤熱得受不了的時候,它就會“嘣”的一下跳出去。
人有些時候也是這樣。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為在他們的心裏麵已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潛意識:成功是不可能的,這個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無法取得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們要不要跳?能不能跳過這個高度?我們能不能成功?能有多大的成功?這一切問題都取決於:自我設限和自我暗示!一個人在自己生活經曆和社會遭遇中,如何認識自我,在心裏如何描繪自我形象,也就是你認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成功或是失敗的人,勇敢或是懦弱的人,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自己的命運。你可能渺小,也可能偉大,這都取決於你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取決於你的心理態度如何,取決於你能否靠自己去奮鬥了。因此我們必須不斷戰勝自己和超越自己,隻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可怕和最強大的敵人,很多事情,並不是自己被別人打敗了,而是自己被自己的失敗心理打敗了!我們要堅信自己的生活信念,不管遇到了多麼嚴重的挫折,不論碰到了多麼巨大的困難,都不要發生動搖,永不言敗,不斷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間……
智慧啟迪:人生不可設限
人一旦形成了習慣的思維定勢,就會習慣地順著定勢的思維思考問題,不願也不會轉個方向、換個角度想問題,這是很多人的一種愚頑的“難治之症”。
比如說看魔術表演,不是魔術師有什麼特別高明之處,而是我們大夥兒思維過於因襲習慣之勢,想不開,想不通,所以上當了。比如人從紮緊的袋裏奇跡般的出來了,我們總習慣於想他怎麼能從布袋紮緊的上端出來,而不會去想想布袋下麵可以做文章,下麵可以裝拉鏈。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們總是長年累月地按照一種既定的模式運行,從未嚐試走別的路,這就容易衍生出消極厭世、疲遝乏味之感。所以,不換思路,生活也就乏味。
很多人走不出思維定勢,所以他們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結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維定勢,也許可以看到許多別樣的人生風景,甚至可以創造新的奇跡。因此,從舞劍可以悟到書法之道,從飛鳥可以造出飛機,從蝙蝠可以聯想到電波,從蘋果落地可悟出萬有引力……;常爬山的應該去涉水,常跳高的應該去打打球,常劃船的應該去駕駕車,常當官的應該去為民。換個位置,換個角度,換個思路,也許我們麵前是一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