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進階:什麼是靜態思維法
靜態思維方法及其特點
靜態思維是以“靜”為主的思維過程。它要求思維從固定的概念出發,循著固定的思維程序,達到固定的思維成果。這種思維過程可以重複、再現,可以循環往複,它是一種被動的、“被設計了”的思維。靜態思維又有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即絕對化的靜態思維和相對化的靜態思維。
絕對化的靜態思維在靜態思維中占據統治地位,它曾經統治我們的思維達幾千年之久,甚至今天,在一些封閉、落後的地方,仍然頗具勢力。這種思維方式的產生緣於自然經濟,是幾千年來變動節奏緩慢的自然經濟在思維中的絕對化反映。在自然經濟條件下,人都處於孤立狀況,彼此不相往來,思維界限極其狹隘。時間四季重複,萬物春播秋收,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固守在同一塊土地上,生產環境、生產工具、操作方式、勞動產品幾乎幾千年一貫製。人們習慣於安靜得近乎死寂的生活方式,習慣是他們生活的最大原則,稍有改變便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不適應。這種以自然經濟為主的經濟方式反映在思維上,就形成了絕對化的靜態思維。絕對化的靜態思維窒息了思維主體的能動性、創造性,使其思維空間狹隘,思維節奏緩慢。他們堅信天道不會變,人道亦依舊。這種絕對化的靜態思維產生了思維上的保守性、僵化性、封閉性和排外性,是一種不適應現代實踐活動的思維過程。
相對變化的靜態思維是任何時代、任何思維都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麵。我們知道,客觀事物本身是運動和靜止、變動性和穩定性的統一,相對化的靜態思維就是對客觀事物運動過程中“相對靜止”、“穩定”方麵的反映。相對化的靜態思維主張穩妥和規則化,要求尋找思維過程中的穩定因素、穩定的秩序,要求思維的規則化,可以不斷重複,趨於定型化。這是一種“按規定辦事”、“按既定方針辦事”、“被設計了的”思維活動。靜態思維有著自身規劃化、模式化和準確性的優點。它收集材料,把材料分門別類,在一些程序性很強的實際活動中起著很大作用。借助於現代科技的技術和指令設計,“人工智能”技術向我們展示了靜態思維的動作。這是現代科技革命的基礎之一。
智慧進階:靜態思維法的特點
靜態思維有別於其他思維方式,有如下特點:
固定性
所謂靜態思維的固定性,就是確定思維對象的不變性。它嚴格遵循著形式邏輯的“同一律”,要求排除矛盾。它的典型公式就是:“是”就是“是”,“否”就是“否”。因此,它依賴於概念、範疇的固定化,並以此為考慮問題的前提條件。靜態思維的固定性反映了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穩定性,可以防止思維過程中的詭辯論和相對主義的出現,因而它具有合理性,尤其是對一本來就比較穩定的事物更為如此。當然,它也有滑向機構化、僵死的危險。
重複性
靜態思維的重複性是指思維過程可以在下一階級又周而複始地開始。靜態思維的重複性是客觀事物本身的“種”、“族”、“類”的延續性、過程的同一性的反映。春、夏、秋、冬四節季變換,年複一年;春耕秋獲、冬寒夏熱,周而複始;原材料經加工成為產品,第一批完了,第二批、第三批……又開始;決策的製定從收集信息,進行比較,確定目標,擬定方案,進行預測到最後出台,下一個、下下一個等決策過程仍是如此。靜態思維的重複性就是把事物中的穩定要素固定下來,構成一個相互聯結,可以再次重複的思維過程。
被設計性
靜態思維的被設計性是指人們設定好一個程序,使靜態思維按已設計的程序運轉。靜態思維的固定性和重複性決定了它的被設計性。因為,既然靜態思維可以“固定”、“重複”,人們掌握了它的規律也就可以把它設計出來,讓“人工智能”機按照被設計的程序將設計的思維過程運轉。靜態思維的被設計性是現代科學得以迅速發展的基礎,通過“被設計”的思維過程,把人的部分思維交給“人工智能”,就可以局部地擴大人的思維量,使電子計算機億萬次地重複這一過程。
排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