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證明,逆向思維是一重要的思考能力。個人的逆向思維能力,對於全麵提高人的創造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智慧進階:逆向思維法的類型
逆向思維法主要有三大類型:
反轉型逆向思維法
這種方法是指從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進行思考,產生發明構思的途徑。
“事物的相反方向”應常常從事物的功能、結構、因果關係三個方麵作反向思維。比如,市場上出售的無煙煎魚鍋就是把原有煎魚鍋的熱源由鍋的下麵安裝到鍋的上麵。這是利用逆向思維,對結構進行反轉型思考的產物。
轉換型逆向思維法
這是指在研究一問題時,由於解決某一問題的手段受阻,而轉換成另一種手段或轉換思考角度思考使問題得以順利解決的思維方法。
如曆史上被傳為佳話的司馬光砸缸救落水兒童的故事,實質上就是一個運用轉換型逆向思維法的例子。由於司馬光不能通過爬進缸中救人的手段解決問題,因而他就轉換為另一手段,破缸救人,進而順利地解決了問題。
缺點逆用思維法
這是一種利用事物的缺點,將缺點變為可利用的東西、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的思維發明方法。
這種方法並不以克服事物的缺點為目的,相反,它是將缺點化弊為利,找到解決方法。
例如,金屬腐蝕是一種壞事,但人們利用金屬腐蝕原理進行金屬粉末的生產,或進行電鍍等其他用途,無疑是缺點逆用思維法的一種應用。
思維時間:馬太效應
《新約全書·馬太福音》記載了一個分銀兩的有趣故事:一個人要到外國去,就叫了仆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按照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分別給了五千、二千、一千。那得了五千的人隨即拿去做生意,賺了五千;那領兩千的人也照樣另賺兩千;但那領一千的人,把主人的銀子給埋藏了。過了許久,這主人回來了,便與三個仆人算賬。主人見了那領了五千和二千銀子的仆者都說:“你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在很多事上都忠心,我要把許多的事交你管理,你可享受主人的快樂。”而見了那領了一千的仆人卻說:“你這個又惡又懶的仆人。”說著便奪過他這一千來,給了那個有一萬銀子的人。對於這個故事,《馬太福音》解釋說:“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奪過來。”這即是所謂的“馬太效應”。
科學中的研究者羅伯特·黑頓在1973年指出:在科學研究上,也存在這種“馬太效應”,即對已有相當聲譽的科學家做出的貢獻給予的榮譽越來越多,而對那些未出名的科學家則不承認他們的成績。
馬太效應反映了社會當中一種常有的偏見。一個人要想成為成功者,外在的障礙很大程度上就是這種偏見。
對付馬太效應,可從以下方麵入手:
①善於忍耐,蓄力以待。人們獲取成功的機遇並不相同是馬太效應所反映出的一個基本社會現象。這要求人要具有忍耐精神,即所謂的“小不忍,則亂大謀”。富蘭克林曾說:“一個人隻要擁有耐心,終能獲得他所向往的一切。”對一個不斷奮鬥的人來說,當機遇還沒降臨的時候,必要的忍耐,甚至默默無聞,也是一種成功的法寶。因此,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氣,善於積蓄力量,堅持不懈地幹。隻有如此,當機遇突然降臨的時候,才能形成足夠的後勁。“耐得寂寞,往往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正是這種情形的寫照。
②勇於創造機會。機會不會從天而降,而要靠我們去創造。有很多人抱怨懷才不遇,其實,很多機會都是從自己手頭溜掉的。隻要有一絲機會,我們便應該緊緊抓住,步步緊逼,逐步取得輿論的支持和社會的承認。
例如,貝爾發明了電話,但卻沒有人理睬,他自費到許多城市表演,頑強地宣傳他的成果,人家還以為他是“馬戲團”的人,隻覺得好玩,從沒想到過應用。他雖然有了專利,卻無人買。資財耗盡後,他靠友人的幫助繼續宣傳。後來他辦了貝爾電話公司,這才把電話推廣開來。
自然界中有一種有趣的現象,一個靜止的物體,你要推動它,必須克服靜摩擦,因而需費很大力氣。而一旦將此物體推動了,就很輕鬆。對於一個人的成功也是如此,除了等待與忍耐就是要努力創造機會。做到了這點,我們就可以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何人不識君?”
③必要的針鋒相對。對於馬太效應本身而言,似乎它僅僅是一種社會偏見,實際上,它還伴隨了許多的社會弊端。比如,嫉賢妒能這種社會疾病。在我們周圍,有各式各樣的社會醜惡現象,有阻止成才的布雷者,有千方百計與人作對者,有的甚至在背後造謠中傷,栽贓誣陷……在這樣的情形下,進行有的放矢的鬥爭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