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是人的視覺器官的功能。盡管人們無時無刻不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但是大多數都是自發的行為,除了極少數的專業研究人員以外,絕大多數的人是為了適應生存的需要。為了學會觀察使之成為自覺的創造力活動,必須認識這種思維方法的特點,以提高我們應用創造觀察思維的能力。
智慧進階:創造觀察思維的特點
關於科學觀察,可以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兩種方法,前者是指通過視覺器官對客觀事物進行考察的方法,後者則是指借助觀察儀器對客觀事物進行考察的方法。無論是直接觀察還是間接觀察,從總體意義上看它們都具有以下的特點:
觀察的直觀性
所謂直觀性,是用感觀直接觀察或感知客觀事物的一種思維能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僅就感知能力而言,這並不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能力,動物也具有感知,如它們饑餓的時候會到處去尋找食物,感到寒冷的時候會躲進洞穴,受到死亡威脅的時候它們會逃遁,等等。然而,作為感知功能中最主要的觀察能力,隻有人類才具有。人類正是憑借這種獨有的創造性的觀察能力,才把其視野拓展到無限廣闊的宇宙、深入到物質的外觀世界,從而產生了一係列偉大的發明和創造。
伊凡·彼得洛維奇·巴甫洛夫是俄羅斯著名的生理學家。他長期進行消化生理研究,設計了巴氏小冒等手術方法,對未麻醉動物消化液分泌等功能進行終生觀察。多麼可貴的執著的觀察精神!由於他對消化生理的研究貢獻使他獲得了1904年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此後,巴浦洛夫進而又從唾液腺的精神性興奮出發,轉移到對高級神經活動的研究上,從而創立了條件反射學說,證明語言功能為人類所特有,並且是以語詞的刺激作為條件反射的。他是成功的科學家,他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觀察,他把自己的座右銘“觀察,觀察,再觀察”貼在實驗室的牆上,時刻勉勵自己。
觀察的連續性
無論是物質運動抑或是思維活動一般都具有連續性,由量變到質變。因此,無論是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或是進行科學試驗都應該堅持連續性,從而發現新奇的現象,總結出新規律、新理論。
我國現代氣象事業的創始人,著名的氣象地理學家竺可楨先生,從年輕的時候便堅持每天測量氣溫、氣壓、風向等氣象數據,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共記錄下了40多本資料。他晚年出版的《物候學》體現了他全麵係統地觀察我國氣候變遷的豐碩成果。
觀察的典型性
在對客觀事物進行觀察時,無論是目測抑或是借助科學儀器觀察,有時無法對事物的整體進行觀察,而隻能選擇有典型意義的樣本進行觀察,進而用數理統計的方法總結出總體的統計規律。例如,在生物學的研究中,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選擇用豌豆作為植物雜交的典型試驗材料,創立了現代遺傳學說。因此,善於選擇典型,仔細觀察典型樣本是培養創造性觀察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麵,必須自覺地學習和應用。
觀察的求異性
在對客觀事物進行觀察或者是在自然科學試驗中,往往從觀察到的反常現象入手,經過深入研究進而產生科學發現與發明的事例是不勝枚舉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青黴素的發現,它雖然產生於偶然,但它卻是孕育於必然之中的。
英國細菌學家富萊明於1922年從某種植物和動物的分泌液中,發現了一種稱作“溶菌酶”的殺菌物質。1928年,他在研究培養葡萄球菌時發現了培養皿中完全沒有生長葡萄球菌,卻長出了許多綠色的黴菌,這是一個反常現象,他要追究個中原因。經過艱苦的研究,他發現這種綠色的黴菌能滅殺葡萄球菌,因為是綠色的所以命名為青黴素。這的確是一個重大的發現,後來經過澳大利亞病理學家弗洛裏的研究,肯定了它的價值,把它作為一種抗菌素廣泛應用在醫療上從而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由於這項發現的重大意義,使他們兩個人共同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