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超前思維法(2)(1 / 3)

值得指出的是,隨著新的科技革命高潮的到來,超前思維已經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的生活和理想之中,在西方興起的未來學就是明證。未來學是對未來的預測,他們力圖追蹤時代發展的脈搏,對未來的發展作出係統的回答。美國的社會學家阿爾溫·托爾勒(代表作為《未來的振蕩》、《第三次浪潮》)和美國的社會預測學家約翰·奈斯比特(代表作為《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方向》、《2000年大趨勢》就是未來學熱潮中的兩個代表人物。他們的著作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成為人們討論的中心問題之一。他們認為,人類已經經曆了農業、工業這兩個文明浪潮,現在正在跨入第三個文明浪潮——信息文明。越接近現代,文明浪潮之間的轉換所需的時間越大大縮短。如人類在由漁獵時代進入農業時代的第一次文明浪潮中,花費了幾千年,在由農業時代進入工業時代的第二次文明浪潮中,花了幾百年,而在由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轉換的當前的第三次文明浪潮中,僅僅花了幾十年的工夫。他們用各種名字,諸如“全球經濟時代”、“信息社會”、“係統時代”、“後工業社會”等來稱呼第三次文明浪潮,認為第三次文明浪潮將引起能源、信息、技術的革命性變革,引起社會生活、社會規範和思想觀念的一係列的革命性變革。未來學家對未來的預測正確與否先不做評論,但它又說明一個問題,即對現實進行超前思維是人類思維和行為中共同的東西。既然要向前運動,那麼就要了解運動發展的方向、可能和趨勢,並以對未來的預測來指導現在。對領導者來說,他的行動和領導實踐發生了改變,但其目的旨在促進人類和社會的向前發展,使一切事物向理想、更高級的水平前進,所以他不得不掌握、運用超前思維。

超前思維與後饋思維相比,有其自身的一些特點:

①可能性。超前思維麵向未來,是一種可能性的思維。它是立足於現實的規律性基點上,對未來的各種可能性進行分析的思維過程。每一個事物的發展都有多種可能性,有現實的可能性和不現實的可能性,也有好的和壞的、較好、一般等可能性。超前思維就是對種種可能性進行分析,並作出預測,供大家比較識別,也為領導者決策和行動提供正確的方向性領導,促使領導者得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力爭好的可能性而避免壞的可能性。

②調整性。超前思維一旦把未來描述出來,確認了一種較好的可能性之後,就以此對現在的事物和領導者行為起到指導性、調整性的作用。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標誌就是人在進行生產時,產品已觀念地存在於人的頭腦之中;可以類比的是領導者不同於一般人的地方,就是領導者指導人們行動之前、行動如何進行、所要達到的目標、所帶來的影響等已觀念地存在於領導者的頭腦中。人們可以用觀念的產品去指導行動,使之轉化為現實的行動和產品,如建築工人就是依據圖紙建造房屋的。領導者運用超前思維並影響群眾,使他們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思想和步伐,使“未來”在“現實”中誕生。

③模糊性。超前思維既然是對各種可能性的預測,它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具有這種或那種的不確定性。因此,超前思維可以作為我們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的重要方法,但不能成為全部的出發點。當然,模糊性又是超前思維必備的特性。如領導活動中,領導者的決策、措施都是從大局出發、從宏觀出發和從長遠利益出發的,它不是具體的行動計劃和實施細則,否則,它就會因太確定而束縛了實際行動者的手腳,難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總之,領導者必須運用超前思維藝術,否則,就難以在當今世界站穩腳跟,難以使組織適應時代並發展壯大。這裏僅舉一例就可證明,1973年世界上出現了石油危機,汽車工業由此受到嚴重衝擊。可是,稱雄世界的美國福特公司、克萊斯勒公司對此卻不予理睬,一如既往地生產耗油量大的大型汽車,既不從技術上革新,也不思考是否要以再生能源代替非再生能源。果然,1978年世界石油危機再次卷土重來時,大型汽車的銷量急劇下降,庫存如山,但原有生產線仍在流動,不斷有新的大型車脫離生產線,開進車庫,而新技術如太陽能未被開發出來,公司每天淨損失200萬美元,克萊斯勒公司甚至瀕臨破產。相反,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早在50年代就預見到非再生能源石油的劇減對汽車業將會帶來的衝擊,60年代初就製定了以開發省油技術為中心的汽車技術計劃,並著手研究以太陽能驅動的新型車。結果省油車在70年代進入世界市場後,大受客戶青睞,日本以這樣的思維一舉擊敗了素有“汽車王國”之稱的美國,隨後,太陽能汽車也走向了市場。可見,領導者有無超前思維,並能否運用超前思維方法,直接關係到組織、企業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