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國際化戰略(1)(1 / 3)

全麵實施國際化

海爾為什麼要提出全麵實施國際化戰略

張瑞敏:在加入WTO以後,對中國企業來講,這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們就沒有生存的可能,更不要談發展了。為什麼呢?因為加入WTO一年之後,整個競爭的格局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不是狼來了,而是狼群來了。

如果過去說與狼共舞,我想現在應該改一句話:與狼共生共贏!

原來中國企業的發展比較快,不是你的能力強,而是市場空間大。

從企業內部來看,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比較起來,個頭都很小,必須長大。這不是你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如果你不長大,就沒有生存的地位。但現在的問題就在於,一方麵我們要迅速成長起來,否則無法與外國企業抗衡;但是另一方麵,我們自身的素質支持不了這個成長。打一比方說,一個小孩子必須要長大,現在長大了,長成一米八的個頭,但是由於營養不良,小時候沒有供上營養,雖然長到一定的個頭,但身體非常虛弱,他仍無法與別人抗衡和競爭。

從企業外部來看,現在國際化的大公司特別是家電行業,到中國不是來銷售,而是到中國來安營紮寨,包括有些企業的設計部甚至總部都遷到中國來了。過去,我們把外國企業進軍中國比喻為狼來了,現在不是狼來了,而是狼群來了!如果麵對這麼多身體比你強壯得多的國際化公司,你怎麼辦?這正如我們正在開著全運會,突然來了全部的奧運會選手,你參加不參加?你想參加你沒這個資格,你沒有進入圍線。如果你不參加,你永遠沒有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講,惟一的選擇就必須是全麵的國際化,就是要潛下心來打造提高你的素質。不能像中國足球那樣,今天出一個主意,明天出一個主意,如果不去提高自身的素質,永遠沒有進步。

但是對中國企業來說為什麼要實施全麵國際化呢?因為原來中國企業的發展比較快,機遇起了重要的作用,除了改革開放的政策外,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空間給你創造了條件,雖然當時中國企業競爭力不很強,但還是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因為你的能力強,而是因為市場空間大。今天我們的對手都變成了國際化的公司,但所有到中國來的外國企業並不是為了要與你決戰而來的,他們並不把你看成他們的對手,他們是看著中國市場來的。

所以我認為,對於所有競爭對手,我們應該做到:第一是采取學習的態度,你比人家差遠了,你必須有這個心態。第二是在學習過程中成長。如果過去說與狼共舞,我想現在應該改一句話:與狼共生共贏!大家如果共同提高,都會有市場份額,都會取得發展。所以我認為如果不實施全麵國際化戰略,你將沒有道路可走。如要實施這個戰略,你就要潛下心來改造你自己,提高你自己,這是一件非常艱苦的事情。再期望有一次大的市場空間,事實上已經沒有這種可能了。

海爾如何潛心打造國際化的企業

海爾這麼多年來,包括今年和明年,我們的想法還是三個方麵:第一是管理的國際化;第二是服務的國際化;第三是品牌的國際化。要在這三個方麵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

管理的國際化:創造員工忠誠度

我想從兩個角度來談一下,第一,管理的國際化是什麼?第二,我們向管理的國際化要什麼?

第一,管理的國際化是什麼?

管理的國際化不是管理模式的國際化,而是人的國際化。把人變成企業有價值的資產,使人能夠成為創新的資源。

員工的創新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

管理的本質不在於控製員工的行為,而在於給員工提供創新的空間。

現在有很多企業說自己的管理是國際化的,今天說用了一個流程再造,明天說用了一個新的管理辦法,其實國際上流行的管理模式每天都有,每天都在變,每年都在流行。你用了一個管理模式,那隻是一種手段,並不說明你的管理是國際化的。我們認為,管理的國際化不是一種管理模式,而是人,是人的國際化。就是企業把人變成企業有價值的資產,使人能夠成為創新的資源。企業在報表中有許多資產,我認為最有價值的資產不是在報表中,而是人,是員工!員工的創新就是最有價值的資產。有了員工這種最有價值的資產,企業所有資產都會增值,所有死的資產都會變成活的。比如設備、資金,它們依靠什麼增值?靠人。隻要人有創新的能力,就可以使設備發揮出最大的能力,甚至可以超出它的能力。但是人如果不創新,那麼人就沒有價值,所有的資產也都沒有價值。所以管理就是人,它不在於控製人的行為,而在於給人以一種創新的空間。

所以我認為企業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在開放的係統中創新,這與不同曆史階段的國際化管理是有區別的。在1911年,泰勒提出了科學管理法,到現在一百多年了,那時的科學管理法帶動了全世界企業的發展。隨後有了福特汽車,根據科學管理法做出了流水線,可以使美國汽車成本下降到每台500美元以下,對整個汽車工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它帶來的是效益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問題,把人變成了機器。由於人變成了機器,所以人的創新能力完全被扼製,工作上也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到了20世紀80年代,全世界又在推行日本的全麵質量管理,因為它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把原來的X理論--人之初性本惡,變成了Y理論--人之初性本善,Y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是可以做好的。日本的團隊精神使日本的全麵質量管理風靡世界,但它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它還是在一個封閉的係統裏。也就是說人在企業裏會盡職盡責,100分、120分地把它做好,但是這個人並不和市場發生關係。所以我認為,我們今天的管理國際化應該是在一個開放的係統中的,它使每個人有一個創新的空間,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對著市場,每個人的價值都應該體現在為用戶創造的價值上,我想這就是管理的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