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光榮與夢想(3)(1 / 3)

本土化的另一個意思是每一個工業園都是“三位一體”的,即設計中心、營銷中心和製造中心“三位一體”。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就是要整合全球的資源,使這些資源可以共享。比方說,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設計是24小時連續的,如何實現呢?利用時差。美國白天的時候,在美國設計,到了中國白天的時候,把設計的資料傳到中國來,由中國方麵繼續設計,把在全球的設計中心連起來,統一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設計。美國GE公司即通用電器公司,它的資金24小時不落地,利用時差,在全球範圍內周轉。他們不可能把一部分資金在銀行中存起來,必須讓它不斷地運轉。這對中國企業來講,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天方夜譚,無法做到。但是如果你不這麼做,你就不可能去參與國際競爭。

在新經濟時代,如果生產沒有訂單的產品,就等於生產庫存,新經濟不僅僅是眼球經濟與點擊率。

《中國經濟時報》:2000年炒得最熱的可能是新經濟,一些新經濟的先鋒將網站包裝上市的夢想,在納斯達克股指下挫的殘酷現實麵前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洗禮,而在傳統企業中,大部分可能都是說的多做的少。我記得我在1999年采訪您的時候,您就在著手做海爾的流程再造了,在您看來新經濟的熱浪是不是已經過去了?

張瑞敏:前一段時間網站炒得非常熱,似乎網站就代表新經濟,其實網站不等於新經濟。對企業來講,在新經濟時代,如果生產沒有訂單的產品,就等於生產庫存。很多企業不認為自己在生產庫存,而是按計劃生產。但這個計劃根本就不是從市場上來的,不是用戶的訂單,沒有用處。換句話說,從生產線上看,這個產品給誰幹的?不知道,那就是為庫存幹的。到倉庫之後再往外銷,能不能銷出去?不知道,那就不是為訂單生產,而是為庫存生產。

我到德國參觀歐寶汽車生產線,在線上是大批量的生產,但是每一輛汽車都是不相同的,第一輛是黑色的,第二輛是白色的,第三輛是藍色的。裏麵的配置也不一樣,這個音響是索尼的,那個是GE的,為什麼?就是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生產。歐寶的機器人自動化的焊接,八秒鍾之內可以改變成另外一個型號。這才是真正的新經濟,而不僅僅是什麼眼球經濟、點擊率。

《中國經濟時報》:那麼您認為海爾搭上了新經濟這趟快車了嗎?

張瑞敏:我覺得應該是,但也有很多現實的困難,企業的流程再造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我們和國外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不同。物流是企業流程再造的第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但是我們缺少外部環境的支持,原因就是社會物流不行,換句話說就是即使微觀物流可以,宏觀物流也不行。在美國有UPS,他們代表的是全美的流通。口號很簡單--“次日送達”,今天的貨,明天我們送到用戶手裏去。在日本,有宅急便,整個日本,哪兒都可以送到。他們不是論天而是論小時的。中國用誰呢?當然,我們現在利用了一點兒外部的資源如中國郵政。但這畢竟不是一個全國網絡。這樣看來,企業內部的物流造得再好,如果外部的支持條件不足,對企業所形成的威脅也是非常大的。

《中國經濟時報》:您打算怎樣克服這個困難?

張瑞敏:創新,我們不想去抱怨什麼,對於現實的條件和現實的困難,我們隻能更加努力地去克服,至少現在的條件比我初創海爾時強多了。海爾現在做的,簡單地說就是兩點:第一個就是強化我們的OEC,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就是說把效率搞上去,把成本降下來,把質量抓上去。然後,另一隻手抓住市場鏈,就是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中國經濟時報》:您說的創新也包括您創造的B2X理論嗎?

張瑞敏:德魯克有一句話:“好的公司是滿足需求,偉大的公司是創造市場。”B2B、B2C是你要什麼我滿足你什麼,這就是好的公司。但是B2X就是去尋求潛在的市場,再去創造市場,這是偉大的公司。所以我想,海爾要去創造一個更大的市場,就應該做B2X。

國家的金融市場逐漸開放,海爾會積極進入其中,海爾的明天就是抓好資本和品牌兩個運營。

《中國經濟時報》:2000年對家電行業來說,可能是最沉重的一年,有不少企業拉響了預虧警報,有關專家把罪責歸於“價格戰”,而您是家電行業中惟一始終不參與價格戰的老總,但奇怪的是這並沒有影響海爾市場份額的擴張,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您能透露一下其中奧秘嗎?

張瑞敏:現在家電行業競爭非常激烈,你殺價,我殺價,一定要血戰到底。我認為這就是體製上的問題。對於國企,賠一億也不在乎,反正都是國家的錢。在一個國家發展過程當中打價格戰是正常的,但是價格戰打完之後仍然是無序的競爭,那就是不正常的。

要解決過度競爭就要抓資本回報率,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兩個率:第一個率就是邊際收益率;第二個就是提高資本的周轉率。邊際收益率簡單地說就是要有利潤,但是這又談何容易。你到市場上去打價格戰,利潤從哪兒來?降低成本?但成本降低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麵對價格戰,企業要獲得邊際收益率,惟一的辦法就是開發用戶需求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