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1 / 3)

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是個不尋常的日子。

清晨,古都金陵剛剛從睡夢中醒來,舒適的總司令的官邸臥室依然溢蕩著睡意的溫馨,年過四十的蔣介石便和沉夢告別,微微地睜開雙眼,看了看淡抹在窗紗上的晨曦,下意識地暗自說:“該起床了!”

這些年來,蔣介石起床完全是軍人式的。他一睜眼,把被子一撩,騰的一下就跳到了地上,習慣地掃上一眼放在床頭櫃上的假牙,穿著睡衣在窗前靜靜佇立一個小時。今天,他卻一改舊習,首先側首看了看睡意正濃的新娘——宋美齡,接著輕輕地撩開被子的一角,慢慢地溜下床來。

蔣介石稍微地活動了一下上肢。轉身看了看床頭櫃上的假牙,放心地點了點頭。遂又像往日那樣對窗佇立,漸漸地沉入到和宋美齡戀愛的回憶中去了……

孫中山先生在北京仙逝以後,蔣介石“渴望獨自繼承孫逸仙的遺產”。他十分懂得,在一般的中國人心目中,孫中山是一個半神化的領袖,他必須把自己打扮成神化領袖的世俗代表,才能算是接受了孫中山的超自然的委托。如何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呢?捷徑就是和宋美齡結為伉儷。請看《大公報》的創始人胡霖先生所做的如下分析:

蔣的再婚是一個深思熟慮的政治行動。他希望同宋美齡結婚後能把孫夫人……和宋子文拉過去。……宋美齡成為他的夫人後,他就有了同西方人打交道的“嘴巴和耳朵”。另外,他對宋子文這位金融專家評價很高。但是,要說蔣不愛美齡,那是不公正的。蔣顯然把自己看作英雄。在中國的曆史上,英雄往往愛美人。為了政治目的,蔣什麼事都能幹出來。

對此,宋美齡的朋友,《新聞報》的著名記者顧執中曾直截了當地做了如下評述:

他為什麼要和宋美齡結婚呢?我看不外有兩個明顯的意圖。第一,他跟宋美齡結婚,立刻和孫中山先生成為襟婭之親。那時中山先生已逝世,這樣做可以提高他在國民黨裏的地位;第二,他到上海後,由於覺察到日本不會改變支援北洋軍閥的既定方針,他在徘徊中決定選擇親美的道路。恰好宋美齡長居美國,可以幫他同美國聯係。他跟宋美齡結婚,從性質上說,可以說純屬政治性的。

但是,這門政治親事進行得十分不順利。首先,宋氏家族中除卻宋靄齡一人外,全都持反對態度,其中宋母躲到了日本長崎。在那時,得不到丈母娘的認可,是絕對結不成婚的;其次,由於新軍閥之間的矛盾,其時他在桂係李宗仁、白崇禧以及自己的嫡係將領何應欽的逼迫下已經通電下野,失去了北伐軍總司令的桂冠,追求宋美齡的砝碼無疑又減輕了許多;再其次,日本內閣改組,新上任的內閣大臣田中義一的侵華氣焰萬丈,所謂的《田中奏折》震撼了日本朝野,也打亂了中國新軍閥角逐的格局。如何才能做到一石三鳥,卷土重來呢?蔣介石曆經沉思,遂決定東渡日本。

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蔣介石穿著考究的服裝來到了日本的長崎,向宋夫人正式提出和宋美齡結婚的請求。也可能是所謂的心誠所至吧,他終於感動了這位宋氏家族中的“佘太君”,在蔣介石答應願意成為一個基督教徒,並和原配毛福梅、側室姚怡誠、小妾陳潔如離異的前提下,宋夫人同意了這門親事。

蔣介石隨後在東京逗留了三個月。在這裏,他和士官學校的同學、曾擔任過自己的顧問的鈴木貞一和天皇的老大哥們,也間接地和裕仁本人進行了磋商,講清了日蔣之間的未來前途……在這裏,他在榻榻米上盤腿而坐,和黑龍會首領頭山滿合影……他和日本達成默契:在長城以南的中國內地統一時,用中國邊遠的滿蒙諸省換取日本的援助和友誼。蔣介石特別答應,在他將來同黑色星期二(即四·一二)時幸免於難的參加國民黨的共產黨領導人發生內戰時,如果日本保持友好的中立,他就對日本人在長城以北的行動隻表示象征性的反對。

蔣介石偕同宋美齡回到南京不久,為打破桂係在軍事上的一統天下,國民黨召開了二屆四中全會,一致決定恢複蔣介石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以蔣介石兼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從此黨權、政權、軍權都落到了蔣介石的手裏。不久,他便以總司令名義宣布再度北伐。他自己統領的部隊為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以何應欽為參謀長,沿津浦鐵路線北進;以馮玉祥所統率的部隊為第二集團軍,負責隴海路從鄭州北進;以閻錫山的晉軍為第三集團軍,沿石家莊、太原線出擊,由楊傑任參謀長;以李宗仁所部為第四集團軍,由白崇禧為參謀長揮師北指。麵對四路北伐大軍的進擊,奉係張作霖陷入了四麵楚歌之中……

“達令!你怎麼又這樣早就起身了?”

蔣介石被這甜蜜的聲音喚回到現實,他下意識地轉過身來,看了看睡眼惺忪,像往日清晨那樣鼓嘟著個嘴,顯得很不高興的宋美齡,匆忙走回床邊,俯身親吻了一下對方有些發燙的麵頰,算是一種情感補償。這時,懶洋洋地躺在被窩中的宋美齡看了看又陷入沉思的蔣介石,知道這位總司令在為奉係張作霖的動向勞神費心。她有意地說:

“達令!你說這位胡帥現在什麼地方?”

“當然還在北京。”

“不!我說是在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