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1 / 3)

孫銘久:“張將軍聽後大怒,立即把陝西省主席邵力子先生找來,厲聲問道:‘我是代總司令,是代表委員長的,我是國民黨中監委常委,是代表中央的,省黨部的人為什麼竟敢這樣藐視我,擅自抓我的部下呢?’對此,邵力子先生事前並不知道,等他查明抓人是奉蔣介石之命後,遂又向張學良作了如實的彙報。張對邵說:‘什麼共產黨員,什麼委員長命令,還不是捏造罪狀,誣陷好人!你不用管,我自有辦法。’接著,張將軍命令我帶領衛隊營,突然包圍省黨部,入內搜查,找到了被關押的劉瀾波等人。當晚,張將軍又讓我給陳立夫打電話說明情況。由於搜查省黨部是越權行為,張將軍又打電報給蔣介石,自請處分。所謂‘豔晚事件’就這樣被張將軍解決了。”

畫外音:

10月,蔣介石終於使用軟硬兼施的手段解決了兩廣事變。換言之,他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也就是在這時,他偕夫人宋美齡以及軍政大員一起飛來西安,決心親自出馬,解決所謂西北問題。自然,這就越發加深了他與張學良的矛盾。同時,張學良將軍作為政治家也不得不發出這樣的自問:“下一步棋該怎麼走呢?……”

疊印張學良等歡迎蔣介石等的照片。

定格。

劇本第八集兵諫扣蔣

畫外音:

蔣介石在平定“兩廣事變”之後,正當考慮如何解決東北軍、西北軍聯紅問題之際,又傳來紅二、四方麵軍相繼北出四川,和中央紅軍西征部隊於10月19日,在會寧實現了三大主力紅軍會師的消息。蔣介石自然清楚:張學良的東北軍果真與楊虎城的十七路軍、三大主力紅軍實現軍事大聯合,其實力遠遠超過發動“兩廣”事變的桂係和粵係;蔣介石也十分明白:張學良和楊虎城、毛澤東在政治上果真結成“三位一體”的政治勢力,那西北就要改變顏色了!怎麼辦?蔣介石依然采取以夷製夷的辦法,強行命令東北軍和西北軍“圍剿”陝甘一帶的紅軍,借以達到互消互亡的目的。為此,他在獲悉三大主力紅軍會師的第三天,10月22日,遂偕夫人飛赴西安,著手部署東北軍和西北軍對紅軍作戰。

疊印有關的曆史資料和圖片。

畫外音:

蔣介石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縱橫家。他為了做到心中有數,到達西安之後,並沒有和張學良、楊虎城談“圍剿”落腳西北的紅軍的部署,而是有意帶張學良、楊虎城、邵力子、曾廣清等人登華嶽,遊終南山,逛驪山,看秦嶺,借縱觀西嶽景色的同時測試張學良、楊虎城對救國抗日、進攻陝北蘇區的立場。他說:“西嶽之勝在於險……有失誤,會掉到萬丈深淵裏。”對此,張學良自然清楚,是有意在隱喻他“懸崖勒馬”。他心中很是不快。當蔣介石回到下榻處,正式要張學良、楊虎城做好準備進攻紅軍以後,張學良仍抱著善良的願望勸道:“為了拯救國家民族,必須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接著,他不僅告之這是東北軍、西北軍官兵一致的意見,而且還把毛澤東、周恩來於10月5日寫給他的信轉給蔣介石。蔣氏見信大怒,罵張是“中了共產黨的魔術”,並說“在殺盡紅軍,捉盡共匪之前,絕不談抗日事”。

疊印有關的名勝和資料、照片。

畫外音:

蔣介石是靠辦黃埔起家的。他擔心張學良、楊虎城開辦的軍官訓練團成為聯紅抗日的基地,遂決定親赴王曲,當著張學良、楊虎城的麵向學員訓話:“軍人要明禮義,知廉恥,在家要盡孝,為國要盡忠,要服從長官。”接著又大聲說:“我們最近的敵人是共產黨,為害也最急,日本離我們遠,為害尚緩,不積極‘剿共’,輕言抗日,就是是非不明,前後倒置,在家不孝,為國不忠。”“對那種不忠不孝的人,要予以製裁!”張學良聽後真是氣憤到了極點,但礙於會場氣氛不對,隻好忍氣陪蔣介石離去。

疊印王曲軍官訓練團舊址、遺物和照片。

地點上海采訪張學良原部屬孫銘久。

孫銘久:“軍官訓練團的軍官對蔣的這個講話,都很氣憤。我和軍校教育長黃顯聲商議後,決定第二天派敢講話的苗劍秋秘書到軍官團講一次話。我記得苗劍秋講得最精彩的是這樣幾句話:‘團結抗日,是救國政策,是絕對正確的;剿共內戰,是亡國政策,是絕對的荒謬。昨天竟有人說,日寇是外敵,共產黨是內患,要打共產黨。我們東北被日寇占領了,東北人都成了亡省亡家的人,受到的苦處太多,現在居然還有人在這裏說這種話,我們東北人稍有血氣,就不應該讓他站著走出去,而應該叫他躺著抬出去!’苗的講話被特務告到晏道剛那裏,晏要張將軍交人,張將軍借口苗已畏罪逃跑之名,將苗送到北平。”

畫外音:

張學良將軍第一次“勸諫”蔣介石就這樣失敗了!但是,蔣介石經過這次所謂火力偵察得出結論:認為強行命令張學良、楊虎城“圍剿”紅軍是極不可能的。他曆經深思熟慮,遂借口“避壽”為名躲到洛陽,決定把嫡係部隊三十個師調往西北,擺在平漢路中段和隴海路西段,同時還把忠誠於自己的三十餘名高級將領調往西安待命。接著,他又下令擴建蘭州和西安機場,調來上百架戰鬥機和轟炸機。總之,他企圖通過所謂實力政策,給張學良、楊虎城造成兵臨城下的局麵,進而使張、楊明白:必須聽話“剿共”,否則東北軍和西北軍會與紅軍是一個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