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印宋文梅著《我所經曆的西安事變》有關段落,並送出深沉的畫外音:
蔣見張來,神色突變,仍呆在座椅上,繼續出聲長籲。張學良將軍對他說:“委員長,受驚了!”蔣不答,張又說了一次:“委員長,受驚了!”蔣仍不答。張繼續說:“我們是受全國人民的要求,發動這次事件,我們內心純潔,完全是為國家著想,不是為個人利害打算。現在,希望委員長能平心靜氣,勇於改正錯誤,聯合全國力量,堅決抗日,以爭民族生存,則學良和全國人民於願足矣。”
當張將軍說完之後,蔣才訥訥地說:“你既為了國家,應先送我到洛陽,送我到洛陽再談。”張將軍又繼續說:“今日之事,豈容搪塞了事。我們仍希望你勇於改過,群策群力,共赴國難。如果仍然執拗不悟,堅持己見,就隻有讓群眾公裁了。”蔣介石一聽說由“群眾公裁”,立即對張說:“過去,我待你那樣好,現在,你竟想把我交群眾公裁!你既然說是為國家,你還是把我先送回洛陽再談。”說完後,蔣就閉目坐在椅子上,不再說話。談話沒有什麼結果,張將軍辭出。
畫外音:
張學良、楊虎城為了貫徹自己的政治主張,遂采取了如下的軍政措施:一、14日宣布撤銷西北“剿匪”總司令部,所有“剿共”工作全部停止。同時,正式成立抗日聯軍臨時西北軍事委員會,主持西北軍政事務,張學良、楊虎城分任正、副主任委員;二、設立兩個幕僚機構:(1)設計委員會,研究政治方麵的重要問題,由高崇民為召集人。(2)參謀團,研究軍事方麵的重要問題,由何柱國為召集人,等等。
疊印有關的報紙、資料和圖片。
畫外音:
張學良為了爭取南京方麵的幫助,有利於事變的和平解決,繼通電之後,又分別致電南京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孔祥熙和蔣夫人宋美齡,說明隻要接受抗日要求,將保證蔣介石的安全。在短短的幾天裏,張學良與孔祥熙、宋美齡往來電文十多封,終於促成端納飛抵西安,並與張學良、蔣介石會麵晤談。
疊印有關張學良與孔祥熙、宋美齡來往電文。
畫外音:
對於端納與蔣介石的見麵情景,事後由文膽陳布雷代蔣介石寫的《西安半月記》中作了如下記述。
疊印《西安半月記》有關段落,並送出深沉的畫外音:
下午5時,端納來見。一個外國人,不辭遠道,冒險前來看我,其忠義足以令人感動。端納見我之後,寒暄一畢,即拿出我妻子的親筆信交給我。並請求要與我同住。我同意了。
畫外音:
與此同時,張學良、楊虎城為了取得各方麵特別是一些素有聯係的地方實力派和國民黨元老的支持,先後致電李宗仁、白崇禧、馮玉祥、鄧寶珊、李烈鈞等,請他們“躬親來陝,開誠指示,共謀國是”;致電閻錫山、宋哲元、傅作義說明真相,征求意見。
疊印有關的電文資料和圖片(見當時的報紙)。
畫外音:
張學良原以為一旦兵諫扣蔣,各黨各派隻要接到他的電文,一定會四方響應,八方從流,一個逼蔣抗日的高潮就到來了。但是,出他所料的是:國內卻突然出現了擁蔣浪潮,一時間擁護中央,譴責張、楊的電報如雪片飛來。對此,張學良實感意外,對部屬說道:“我不反蔣時,大家都反蔣。我反蔣了,大家都不說話了,甚至叫我的倒好。”更令他難以理解的是蘇聯的態度,攻擊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是“以抗日運動為投機”,“足以破壞中國反日勢力的團結”,甚至無端捏造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是受了日本人的指使。
疊印有關的曆史文獻、資料和圖片。
畫外音:
不久,張學良將軍又獲悉南京方麵的親日派何應欽等人想借此大做文章,他真是不知由自己發動的西安事變該如何收場。因此,他回到家就問負責翻譯與中共來往電文的趙一獲小姐:那邊的周恩來為什麼還不來西安?
疊印當時反映南京政府兩派激烈爭論的報紙,以及有關的曆史文獻資料和圖片。
畫外音:
說到西安事變,中外媒體最為關注的是中國共產黨的作用。由於各種原因,當事人除了張學良將軍以外,大多帶著世人想知的這些謎團駕鶴西去。因此,中外關於這個議題有著各種傳說。加之張學良在台灣接受日本記者采訪時講了如下這段話,就更使世人有著更大的神秘性。
采訪暮年的張學良。
張學良:“我不太想回答這個問題,請你們體諒我的苦衷。因為你們兩位這麼誠意地問這件事情,我簡單答兩句話,一個是這件事情不應該出自我的口。從我口裏說出來就成了自誇自滿了。我不想讓別人誇獎我。另外我也不想為自己辯護。二是我也不願意傷害他人。如果我在這裏全都說了,就會傷害許多人。”
畫外音:
張學良將軍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本來沒有那麼複雜,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人為地罩上了一層大幕。雖說今天我們仍然不能把這段曆史搞個水落石出,但是把這人為的曆史幕布打開一角,讓今天的觀眾看看曆史本來的麵貌,還是可以做到的。首先,西安事變爆發前,中國共產黨參與其間了嗎?曆史的回答是肯定的:沒有。對此,張學良也撰文寫道:“同楊虎城計議,遂決行強諫劫持之謀,而此時對於共黨方麵並未征詢商議。”既然西安事變爆發之前,張學良並未“征詢商議”於共產黨,為什麼事變爆發之後反而要請周恩來到西安來呢?下邊,讓我們先看看張學良將軍事後寫的這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