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印《西安事變懺悔錄》有關段落,並送出深沉的畫外音:
事變之後,約周恩來之來,主要原因,係良自覺良部及楊部之無能,以及南京方麵之做法,希周來共同謀劃。
畫外音:
張學良何時決定把西安事變通報給中國共產黨的呢?據當事人劉鼎回憶,張學良帶領東北軍高級將領去新城指揮部前把劉找來,要劉把扣蔣的事向中共中央通報,請求配合行動。後怕國民黨特務破譯電報,在他們下了扣蔣的決心以後,決定事前先不通知中共中央。當張學良獲悉抓住蔣介石以後,他立即向中共中央發出“文寅”電。文是12日,寅是清晨3時至5時。也就是說,張學良在12月12日清晨5時之前向中共中央毛澤東通報了扣蔣成功的消息。請看如下這則“文寅”電。
疊印“文寅”電原文有關段落。並送出深沉的畫外音:
……吾等為中華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計,不顧一切,今已將蔣介石及其重要將領陳誠、朱紹良、蔣鼎文、衛立煌等扣留,迫其釋放愛國分子,改組政府,兄等有何高見,速複,並望紅軍全部速集於環縣一帶,以便共同行動,防胡(宗南)敵北進。
畫外音:
中共中央收到張學良發來的“文寅”電,遂於當日召集了緊急的政治局會議,經過討論,一致認為應該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並同意由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赴西安。毛澤東作為一代大政治、軍事戰略家,他想到為了確保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必須把陳兵隴海線的中央軍擋在西安的東大門臨潼以東。為此,他和周恩來於12月13日聯名給張學良發電:《提議東北軍確占蘭州漢中兩戰略要點》。
疊印《提議東北軍確占蘭州漢中兩戰略要點》原電文,並送出深沉的畫外音:
關於軍事方針提出下列各點,請考慮見複:
甲、劉峙有指揮河南集團,進占潼關極大可能,似宜提起楊虎臣(城)兄注意,以主力集中潼關而堅拒之。
乙、為確占蘭州漢中兩戰略要點及隔離甘肅蔣軍為二部起見,提議:
(一)於軍全部鞏固蘭州城,嚴防毛炳文及西北補充旅之進攻。
(二)兄部王董兩軍及騎兵軍集中平涼、會寧線,將該線上之蔣軍壓向隴南一麵,拒止胡曾關毛南下,將海原、固原防務交於紅軍。
(三)紅軍以主力進至海、固地區,以有力一部尾隨胡軍於豫旺地區,配合在靜寧、平涼之兄軍,乘機消滅南攻之胡等。如胡等在現位置不動,則壓迫之入寧夏為最好。
(四)商劉甫澄,調川軍十五團到二十團進據漢中。
以上意見是否有當,統祈見複。軍事大計,祈兄主持,隨時示知為盼。
弟東來叩
畫外音:
毛澤東和周恩來在軍事上的擔心不幸變成了現實:“事前,張、楊籌劃由東北軍炮八旅黃永安部和洛陽軍分校東北軍軍士大隊占領洛陽,由在韓城、澄城一帶的十七路軍馮欽哉四十二師先占潼關,以屏障西安遲滯中央的進攻。但馮欽哉早為蔣介石收買,拒絕占領潼關。黃永安得張學良電令後,反向鞏洛警備司令兼洛陽軍分校教育長祝紹周告密……結果,洛陽未能占領,而中央軍於13日清晨進入潼關,西安的東大門敞開。”同時,張學良業已獲悉日本、南京政府諸派對西安事變的態度,他一邊臨機處置各種突發的軍事、政治情況,一邊發電求教於毛澤東和周恩來,並敦請周恩來速到西安。
疊印有關的軍事地圖和圖片。
畫外音:
毛澤東收張學良電報之後,於12月14日與周恩來聯名發電:《關於日本、南京情況及我們的建議》。
疊印《關於日本、南京情況及我們的建議》原電文,並送出深沉的畫外音:
甲、情況:
(一)日本三相會議,認文變為革命的,準備支持南京。
(二)南京甚慌亂,恐事變擴大,急下免職令,軍隊交軍委直轄。
(三)何應欽到鄭州,判斷專為指揮進攻。
(四)樊軍向潼關,萬師守鹹陽。
乙、建議:
(一)聞馮欽哉師集中西安,馮不可靠,希注意,宜以孫師集中西安、潼關間。
(二)胡、毛、曾、關甚恐慌,日內尚無可為,主要注意樊、萬。
(三)東北軍愈集結愈好,但蘭州萬不可失。
(四)紅軍準備全力增援。
弟東來寒子
畫外音:
毛澤東於15日送走周恩來之後,又感於事態發展十分嚴重,曆經深思熟慮,遂又給張學良發電:《應奉行大的戰略擊破敵之要害》。
疊印《應奉行大的戰略擊破敵之要害》原文,並送出深沉的畫外音:
無論軍事政治方麵,目前均須擊破敵之要害。敵之要害不是寧夏或甘肅,而是河南與南京。敵已奉行大規模內戰,我們對戰爭是後發,不是先發。然在敵主力向西安進時,我軍應奉行大的戰略,迂回並擊破敵頭腦之南京政府。此方針應無疑義。行動務求蔭蔽,一切人不得下達。
毛
十五日二十時
畫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