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率羅瑞卿等一行18人於14日離開保安,打馬向膚施機場前進。由於通訊聯絡的問題,張學良第一次派出的專機於15日飛返西安,周恩來一行未能成行。張學良於17日(一說16日)又派來了飛機,但機小人多又成了問題。
疊印相應的曆史資料與照片。
地點漳州采訪原周恩來隨行機要員童小鵬。
童小鵬:“周恩來問駕駛員這架飛機能坐幾個人。駕駛員說,除了他們兩個駕駛員和劉鼎外,還能坐7個人,一共可以搭乘10個人。周恩來一算,根據工作的需要,隻去10人不行,問駕駛員是否可以多坐兩人?駕駛員說,從載重來說是可以的,但是都坐在艙內不能保持平衡,他說有個辦法,機頭的行李艙是空的,可以躺兩個人,這樣飛機就平衡了。我們隻得同意。誰躺在行李艙裏呢?正躊躇間,警衛員龍飛虎和楊家保自告奮勇地要去行李艙內。周恩來同意,駕駛員就把‘飛機鼻子’的蓋子揭開,龍飛虎和楊家保就鑽進去躺下來。接著我們跟著周恩來上了飛機,飛到了西安。那時,天已是黃昏了,龍飛虎從‘飛機鼻子’裏爬出來,詼諧地說:‘這次可開了洋葷,在黑洞裏糊裏糊塗地坐了一回飛機。’大家都相對而笑。”
畫外音:
周恩來一行到了西安,劉鼎先把周恩來等安置在七賢莊一號休息。周恩來為了工作方便,乘車趕到塗作潮家裏,借他的剃須刀把留了多年的胡須剃掉了。所以張學良見到沒有胡子的周恩來就驚奇地問:“喲,你的美髯呢?”周恩來答道:“剛剛剃掉了。”張學良表示惋惜。說到張、周二人見麵後談了些什麼,世人多有不同的傳說。
慢慢疊印出《西安事變懺悔錄》有關段落,並送出深沉的畫外音:
周等到西安時,告知良彼等初聞西安之變,深為驚訝,共黨內部分為兩派:主張激烈一派,主不利於蔣公,葉劍英則其一也;一派主張和平解決,擁護蔣公,周本人屬之。共黨之決案是擁護蔣公領導抗日,同東北軍、西北軍絕對合作,誓守延安會見之約言,萬一和平絕望,共黨絕不袖手,利害與共,武裝部隊,聽受指揮。
畫外音:
是日子夜,周恩來向毛澤東並中共中央發了電報。接著,周恩來又在張文彬的陪同下於翌日上午拜會了楊虎城將軍。經與張學良、楊虎城分別會談,在不到24小時,三方就取得了一致的意見。紅軍加入西北抗日聯軍,“三位一體”正式形成。請看周恩來發給毛澤東並中共中央《在防禦下堅持抗日動員》這則電文。
疊印《在防禦下堅持抗日動員》原電文,並傳出深沉的畫外音:
毛並中央:
一、宜(即張學良)極願聽我們意見,尤願知國際意見。彼衷心甚慮因此內戰綿延,有礙抗戰。我已明告國際及蘇聯意見尚不知,但如日本及漢奸硬要挑起內戰,我們隻有在堅決防禦下,堅持抗日動員,爭取同情,分化南京,孤立漢奸,縮小內戰,並連接到抗戰上去。楊認開火可以團結內部,失利可放棄西安,以甘為後方,但對持久戰則無把握。楊知其部下不固,又不敢急切改造,現須多下工夫。
二、國際有電來,請即告我。
恩來十八日
畫外音:
與此同時,端納於15日下午飛返洛陽,用長途電話向宋美齡詳盡地報告了在西安的活動和蔣、張第一次交談的情況,並再次轉述張學良對孔祥熙與她的邀請。當晚,宋美齡給端納打電話,告之孔祥熙因代理行政院長職務,可否以宋子文或顧祝同代替。16日,端納由洛陽再飛西安,轉達了宋美齡的口信,張學良、楊虎城同意以宋子文代替孔祥熙。
疊印有關的曆史資料與圖片。
畫外音:
這時,坐鎮南京、軍權在握的親日派頭子何應欽下令:空軍開始對渭南、三原等地進行轟炸,地麵部隊開進潼關,進逼赤水,戰爭一觸即發。宋美齡請端納轉告蔣介石:要蔣下令製止。蔣介石想以軍事進攻作為要挾,隻同意停戰三天。17日,蔣鼎文攜蔣致何應欽的親筆信返回南京。
疊印蔣介石的原信,並傳出深沉的畫外音:
敬之吾兄:聞昨日空軍在渭南轟炸,望即令停止。以近情觀察,中正於本星期六日以前可以回京,故星期六日以前萬不可衝突,並即停止轟炸為要。順頌
戎祉
中正手啟
十二月十七日
畫外音:
張學良獲悉何應欽進攻西安的消息後,當著蔣介石的麵說道:“何應欽逼人太甚,要打我們就打!”但是,就在當天周恩來到了西安,遂與周長談。周表示:“如南京方麵挑起內戰,就堅決防禦,同時要宣傳保證蔣介石的安全,分化國民黨政府內部,爭取國內外同情,縮小內戰,推動抗戰。”對此,張學良是十分讚成,並於18日給何應欽發去急電,表明自己希望和平但不畏懼戰爭的態度。
疊印張學良致何應欽電文有關段落,並傳出深沉的畫外音:
……委座南歸,尚待商榷。在此期間,最好避免軍事行動。弟部初未前進,而貴部已西入潼關,肆行轟炸,果誰動幹戈耶?誰啟內戰耶?兄部如盡撤潼關以東,弟部自可停止。
移動畫麵。
否則,彼此軍人,誰有不明此中關鍵也哉?
畫外音:
端納、蔣鼎文相繼返回南京,經過激烈爭辯,南京軍政大員於19日在孔祥熙公館作出兩項決定:(一)準宋子文以私人資格去西安,營救蔣介石;(二)將對西安方麵的停止日期延長到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