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2 / 3)

記者:“張學思將軍講過他們這次紙筆交談的內容嗎?”

張學思親屬:“講過。他在自傳中寫道:張學良告訴他:‘我曾寫信給蔣,請求去抗日,他回信不允,叫我好好讀書。這次他派姓黃的來,要我寫信給東北軍各軍長,囑他們服從蔣的指揮,不可亂鬧。’張學良囑托張學思:‘你回去,找東北軍各軍軍長,告訴他們,抗日戰爭擴大,我就有恢複自由的可能。’張學思告別兄長不久,就隻身跑到延安,成了一名抗日將領。”

畫外音:

接著,上海爆發了“八·一三”抗戰,日本的飛機開始“光顧”風景秀麗的溪口。張學良將軍為了趙一荻和他們的愛情結晶閭琳的安全,毅然決定送他們母子下雪竇山。接著,他和蔣經國一家登上妙高台賞月過中秋節,因借酒澆愁多喝了幾杯,遂情不自禁地大聲說道:“現在日本鬼子大舉進來侵略我們祖國了,我帶你們打日本去!”

疊印有關的曆史資料與圖片。

畫外音:

就在張學良賞月後的第三天,9月21日,張學良寄住的招待所突然起了一場無名大火,把所有房舍毀之一炬,片瓦無存。從此,張學良告別了奉化溪口,在劉乙光等人的“監護”下,相繼轉移到安徽黃山、江西萍鄉、湖南郴州等地。就在武漢失守的前夕1938年10月,他又被轉移到湘西沅陵城外的鳳凰山。不久,張學良的老友張治中將軍趕來探望他,給他帶來了短暫的愉悅。

地點北京采訪張治中的秘書餘湛邦。

餘湛邦:“他們分別快兩年了,一旦重逢,雙方都倍感興奮。除了互訴別後情況外,對抗日形勢談得最多。張學良多次表示急要參加抗戰:‘抗戰一年多了,全國軍民都踴躍參加,我身為軍人,反而旁觀坐視,實在憋不住了!對我來說,這是國難家仇,我怎麼忘得了皇姑屯事件!怎麼忘得了九·一八!我的部屬望著我,全國人民望著我;他們哪能不問:張某人到哪裏去了?’最後,張學良表示:‘隻要能出去,做點什麼都行,務必請向委員長轉達。’張治中說:‘好,你寫一信給委員長,我看到他時再作詳細說明。’張學良當即書一短信,要求參加抗戰,要求見麵詳陳一切,餘請張治中代達等語。張治中回到長沙,即派人將信送蔣介石,後果是石沉大海。”

畫外音:

雖說張學良將軍失去了率部殺向抗日疆場的機遇,但是他的那顆赤誠的報國之心卻永不泯滅!他在特務們的“管束”中不止一次地回憶了往事,進行了自我反省,真是感慨良多啊!當他獲悉一起在西安舉行兵諫的楊虎城將軍被蔣介石“調虎離山”,派往歐美考察之後,真是悲憤交集,實難自禁,遂提筆在古廟斑駁的牆壁上題下了一首七言絕句。

疊印七言絕句《自我遺憾作》原跡,並送出深沉的畫外音:

萬裏碧空孤影遠,

故人行程路漫漫。

少年鬢發漸漸老,

唯有春風今又還。

男低音吟唱七言絕句。

畫外音: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陪伴張學良將軍的於鳳至夫人因不堪“管束”之悶,身體突然消瘦下來,經醫院會診,得了乳癌,必須移地就醫。張學良望著朝夕相伴、日漸難撐的夫人的病體,忍住極大的悲慟作出決定:立即派人送於鳳至赴美就醫。

疊印有關的曆史資料與圖片。

畫外音:

但是,誰來接替於鳳至陪伴“管束”中的張學良將軍呢?唯有遠在香港精心撫養閭琳的趙四小姐。趙四小姐考慮到“管束”中的張學良需要她,遂毅然拋卻一切優裕的生活,把年幼的兒子閭琳送到美國,交給一位美國朋友撫養,獨自來到湘西鳳凰山軟禁張學良的住地,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與世隔絕的幽禁生活……

疊印有關的曆史資料與圖片。

畫外音:

隨著武漢淪陷,長沙吃緊,張學良將軍在趙四小姐的陪伴下轉移到貴州省,在貴陽麒麟洞稍作停留,後又被押至息烽。由於“管束”地點離公路較近,不安全,遂又轉移到偏僻的修文縣陽明洞。這兒是明理學家王陽明講學之地,後人為紀念他,在羅岡書院舊址修了一座王文成祠。祠不大,張學良與趙四小姐被囚在偏殿內。由於看管他的特務頭子劉乙光的老婆神經不正常,搞得苦悶中的張學良將軍唯有對天長歎!他隻有靠打球、釣魚、讀明史排遣這一天長似十載的如水流年。

1941年5月,張學良患急性闌尾炎,綺霞陪他在貴州中央醫院做手術。出院後,他又被囚禁在貴州黔靈山麒麟洞、開陽劉育鄉,1944年冬遷至貴州桐梓,在桐梓天門洞一直被軟禁到抗日勝利。

疊印有關的曆史資料與圖片。

畫外音:

在這與世隔絕的寂寞中,再加上種種非人的待遇,淒苦中的張學良把人生的一切希望和歡樂都寄托在趙四小姐的身上。而善解人意的趙四小姐則盡自己全部力量給張學良以安慰和照料,凡是張學良需要做的,她就陪著做,跟著學,做到樣樣都會,都能跟著來。張學良要打網球、排球等,趙一荻就陪著他打;張學良研究明史、寫文章,趙一荻就給他購買書籍,查找資料,幫助做一些文字工作;到了張學良厭倦讀書,喜歡文物古玩的時候,趙一荻又幫他采買、鑒定和收藏。就說是一些生活瑣事吧,趙一荻也做得非常認真、仔細,令張學良感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