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1 / 3)

“臨行前,東北軍劉多荃師長邀請周恩來和父親以及一些東北軍軍官到他家裏,一起商議如何爭取恢複張將軍的自由。麵對嚴峻的局勢,大家無不憂心忡忡。父親對初次相識的周恩來說:‘我們東北人在政治鬥爭上缺乏經驗,希望多多指導幫助。’周恩來請父親返回南京後,進一步了解情況,通過各種渠道和關係迫使蔣介石釋放張學良。他表示,中國共產黨人將竭盡全力為恢複張將軍的自由而努力。周恩來為解救張學良所表現出的誠意,深深地打動了父親。”

畫外音:

蔣介石為了切斷張學良與外界的聯係,把張學良從南京遷到他的老家浙江奉化,借口讓張學良“讀書悔過”,使之與外界隔絕。蔣介石為了做樣子,不僅把徐樹錚之子徐道鄰調來伴讀,還把陝西省主席邵力子先生調來伴讀。

地點北京采訪邵力子的夫人和子女。

邵老親屬:“當年,邵力子先生是應蔣介石之請去奉化伴讀的。誠如邵老生前所說:‘我隻掛一個名而已。張讀什麼書,現在已記不起來,記得有一天閑談,張的話值得記下來。’”

記者:“那時,張學良對邵老講了些什麼?”

邵老親屬:“張學良說:‘我這次冒生命危險,親自護送委員長回京,原想扮演一出從來沒有演出過的好戲,如果委員長也能以大政治家的風度,放我回到西安,這出戲豈不可成為千古美談!真可惜,一出極好的戲竟演壞了!’”

記者:“看來,張將軍不僅不是一位成熟的大政治家,而且還有極濃的英雄主義色彩。對此,邵老講了些什麼?”

邵老親屬:“邵老也認為張將軍的英雄主義真濃厚。在那樣的前提下,邵老也隻好勸慰張將軍:‘這已是過去的事,您也不會有所追悔,還是安心多讀一些有益的書吧。’”

畫外音:

但是,張學良麵對西安急劇惡化的現實能安心就讀嗎?待到他獲悉東北軍中的所謂“少壯派”殘酷地殺害了王以哲將軍之後,他真是痛苦到了極點!請看他當時寫給於學忠的信。

疊印原始信件,並送出深沉的畫外音:

孝侯兄大鑒:

柱國兄來談,悉兄苦心孤詣,支此危局。弟不肖,使兄及我仝人等為此事受累,猶以鼎芳(即王以哲)諸兄之遭殃,真叫弟不知如何說起,淚不知從何處流。目下狀況要兄同諸仝人大力維護此東北3000萬父老所寄托此一點武裝。吾等必須將我們的血及此一點武裝貢獻與東北父老之前,更要者大家共濟和衷,仍本從來維護大局擁護領袖之宗旨,以期在抗日戰場上顯我身手。盼兄將此函轉與各軍師旅團長。東北軍一切弟兄已囑托與兄,中央已命與兄,大家必須對兄如對弟一樣,弟同委座皆深知兄勝此任,望各同誌一心一德保此東北軍光榮,以期貢獻於國家及東北父老之前,此良所期祝者也。有良一口氣在,為國家之利益,為東北之利益,如有可盡力之處,決不自棄。弟在此地讀書思過,諸甚安謐,乞釋遠念。西望雲天,不勝依依,開源、憲章、靜山、芳波仝此。並請轉各幹部為禱。此頌

近安

弟張學良手啟

二月十七日於溪口雪竇山

畫外音:

張學良麵對西北“三位一體”的政治局麵逐漸解體,其心就像是浸泡在苦水裏那樣。每當他欲要發怒而又無處宣泄的時候,他隻有到雪竇山千丈岩瀑布點燃爆竹,聽著那聲震峽穀的回聲,借以消愁!不久,蔣經國從蘇聯回國,也被蔣介石遣回故裏“管束讀書”。從此他們二人得以相識,並結下私誼。由於蔣經國回國與西安事變有著某種關係,所以後人評述道:“從某種意義上說,張還是蔣的恩人哩。而今,兩人結局卻是如此殊異。施恩者,身遭縲絏;受恩者,位尊極榮。當時的蔣經國,對於張學良,內心也可能懷有一種感激之情……但這種感激之情是不能表露出來的。”

疊印有關的曆史資料與圖片。

畫外音:

“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了!張學良希冀國共合作抗日的政治局麵逐漸形成,他那憤而難平的心總算得到了補償。同時,他還揮毫疾書,給蔣介石寫了一份激越慷慨的請纓殺敵書,煩人送到蔣介石的手裏。但是,宋美齡給他帶來的不是以待罪之身轉戰疆場的命令,而是要他繼續接受“嚴格管束”的口諭。他失望到了極點,也痛苦到了極點!最後,他請求宋美齡能見他弟弟張學思一麵。這位多次失言於張學良的蔣夫人終於滿足了張學良的要求。但是,多疑的蔣介石卻不放心他們兄弟相見,特派一位“黃代表”隨行。

疊印有關的曆史資料與圖片。

地點北京采訪張學思的親屬。

張學思的親屬:“張學思獲準探望張學良將軍之後,就在這位大特務‘黃代表’的陪同下趕到了溪口。由於在特務的監視下,他們兄弟之間沒有單獨傾談的機會。第四天,猛然下起了滂沱大雨。張學良趁機把張學思領到書房一角,借著三座大書架,正好遮住了門窗外的視線。張學良掏出紙筆,匆草數語,告訴張學思室內裝有竊聽器,隻能用紙筆進行無聲的交談。隨著紙條在他們兄弟之間默默地傳遞,遂開始了特殊的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