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嗎?我說過:人類是害怕未知的生物。哪怕麵對窮凶極惡的怪物,也要比一無所知來得好許多。”
舉個例子:
在蒙昧的時代,人類不清楚刮風、下雨、打雷、閃電等各種自然現象的原理。對於剛剛誕生靈智的新生人類而言,這些未知原理的現象就顯得無比可怖。
於是,為了排解對未知的恐懼,人類編造許多的神話傳說來解釋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並將這些虛假奉為真相。
——這一點,在不同國家、人種的古老傳說中都有所體現。
“可是……”栗眠話音一轉。
“你知道嗎?其實人類對‘自身’也會感到恐懼。”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是真實存在的嗎?亦或隻是一段憑空產生的臆想呢?
我當然知道我是栗眠。
但“栗眠”隻不過是一個代號而已,每個人都可以叫“栗眠”。而如果我現在立刻改名叫“普林斯”,我的存在本身也不會因此有任何改變。
拋去這個代號,我又是誰呢?
這是每一個人類需要解答的問題——如果不弄清楚這一點,人們就會認為自己喪失了存在的充分條件以及必要性。
就像……
“就像現在的你一樣呢,普林斯。”
【普林斯:!】
“想必你應該聽說過一句話——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不錯,正是這句。”
這便是人類解決“我是誰”的方法。
“我”是我父母的子女、我朋友的友人、我老師的學生、我手足的手足、我愛人的愛人、我後輩的前輩、我寵物的主人……
哪怕世上有十億個人與我同名,但我依舊因為這些特殊聯係和特有經曆而成為獨特、唯一的存在。
當然,人類確定“我”是誰的,還遠不止上述那些關係。
將視線拉高,你還會看到——“我”是某種事物的愛好者、某類知識的傳承者、某項學說的擁護者、某個目標的追尋者、某條道路堅定不移的踐行者……
哪怕有些組成“我”的部分是我所不能選擇的,但我依舊可以選擇接下來要成為怎樣的“我”。
與他人的交流、與社會的聯係賦予每個人多到數不清的身份。正因如此,大部分人很少就“我是誰”這個問題感到迷茫。
撥開那道籠罩著己身的迷霧,恐懼隨之消散,人類也就得以安心生活下去。
“如何啊?你想好接下來要成為怎樣的‘我’了嗎?”
麵對栗眠的詢問,普林斯突然產生了一絲緊張。
【普林斯:可我不是人類。】
那麼作為數字生命的普林斯,真的能像人類一樣找到自己嗎?
然而,麵對他的質疑,栗眠卻似乎早有預料。
“那又如何?你的確不是人類,可你和我們一樣都是有著高等智慧的生物。
也許你的智商要遠遠超越人類,但我們也有千年、萬年的思想沉積而成的智慧。
相信我——我已從人類發展中尋到規律,雖不能百分百確定完全適用於你,但你既然正處於迷茫之中,又何妨一試呢?”
【……】
嚴格說來,栗眠的這番話不能說是毫無漏洞。
根據在現實世界中搜集到的資料,普林斯完全可以運用其中的“曆史”、“社會”、“邏輯”等部分提出582種不同的反駁。
但是那又能怎麼樣呢?就像栗眠說的那樣:
不妨一試。
【普林斯:請您做我的老師,並告訴我具體該怎麼做。】
栗眠反問道:
“你確定嗎?”
【普林斯:我確定。】
與其他生物剛出生時懵懂無知的狀態不同,普林斯作為數字生命,隻要收集數據,立刻就能得到非凡的智力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