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又是生意清淡的一天。阿德垂頭喪氣地拉下店門,皺著眉頭往屋後的住家走去。
阿德是一個木雕師傅,店裏所展售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木雕品,至少一半以上都是出自他的手筆。說起來這家店也頗有一點曆史了,是阿德的祖父所創立的,後來,祖父傳給阿德的父親,父親再傳給他;阿德一家,世世代代都是木雕師傅。隻是,令阿德感到不解、不服、沮喪和無奈的是,明明他已經這麼努力了,生意卻似乎愈來愈難做,簡直是一代不如一代,這——真是不公平!
想到這裏,阿德的心情又煩躁起來。走進連接店麵和住家之間的小天井,阿德養的那條狗兒親熱地湊上來,拚命地搖尾巴,但是阿德現在可沒心情跟它玩,便用力一跺腳,沉喝一聲:“去!滾開!”
狗兒立刻害怕地夾著尾巴避開了。阿德走進屋內,一家人都已圍在餐桌,就等他一起開飯。“辛苦了,快吃飯吧!”太太說著,開始盛飯。“阿德啊,今天有你愛吃的東坡肉喔!”媽媽說。“阿德啊,”爸爸則說,“今天的生意怎麼樣?”阿德一聽,火氣馬上就上來了。“你怎麼每天都要問我生意怎麼樣?”阿德煩躁地說,“你就不能問點別的嗎?”
阿德的太太在一旁急忙勸阻道:“噯,你怎麼這麼說話!”
媽媽看了爸爸一眼。爸爸停頓了幾秒,才有些囁嚅地開口:“我—我隻是關心—”“好啦!知道了!”阿德粗魯地說著,然後就開始大口扒飯,再也不看兩位老人家。過了半晌,爸爸又小心翼翼地問:“要不要我幫忙呀?”“幫什麼?”“幫你雕刻呀,我這雙手,應該還有點兒用……”“你?算了吧!”阿德悶哼一聲,嗤之以鼻道,“你那雙手呀,早就不行了,抖得太厲害了嘛,所以你才退休,把店交給我的,不是嗎?我看啊,你隻要能少打破幾個碗,就算幫我的忙了,現在東西可是很貴的哪……嗯,也許以後應該幹脆讓你用木頭碗算了……”
“阿德!”阿德的太太大聲製止著,她覺得阿德的話實在是說得太刻薄了。她知道阿德的壓力很大,心情不好,但是,心情不好也不能這樣啊。
兩位老人家倒是沒有再說什麼,隻是難過得低下頭去。一頓晚餐就在這種不愉快的氣氛之下草草結束。
飯後不久,阿德正想要出去散散步,看到六歲的兒子正蹲在地上慢慢地雕一塊廢木。“喂,你在做什麼?小心一點啦,要是被刀子割到可不是好玩的。”阿德摸摸孩子的頭。
“我知道,我要雕四個木碗,”孩子天真地問道,“爸,你看這塊木頭夠不夠雕四個木碗?”
“四個?”阿德感到很奇怪,“你要雕那麼多幹嗎?”“兩個給爺爺和奶奶,兩個留起來將來給你和媽媽用啊!”
阿德一聽,臉色大變。他忽然想起一件遺忘已久的往事……小時候,他也曾做過同樣的事,說過同樣的話:“兩個留起來將來給你和媽媽用啊!”而當時他之所以會那樣做,完全是因為看爸媽對祖父和祖母態度惡劣,祖父打破了一個碗就被爸爸罵得半死,還說以後要幹脆叫祖父用木碗……“曾幾何時,我居然也變成這個樣子?”阿德終於慚愧地流下淚來。
童話隨想
這個故事是改寫自格林童話中一篇相當著名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木碗》。
同樣的錯誤真的會不斷地重複嗎?小時候,我們常會不喜歡父母的某些言行舉止,發誓等將來長大以後,絕對不要像他們那樣,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人長大之後,卻都和當年的父母相差不遠,甚至愈來愈像。很多人長大之後,竟逐漸成為自己從前所不喜歡的那種人,這實在是太遺憾了!
其實,隻要有自覺,我們不應該也絕對有這個能力讓同樣的錯誤不再發生。
誰都會有感到不順、不平的時候,有時也並不隻是單純的“努力”或“不努力”的問題;事情的成敗往往成因複雜,不易分析,可是我們何必要僅以成敗來論英雄呢?而若因自己的不如意,就拿家人來出氣,更是非常劃不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