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人,從小就笨頭笨腦,再加上父母早逝,沒有人照顧他,日子一直過得很辛苦。
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仍然流落街頭,找不到什麼固定的工作。有一天,一個中年人對他說:“不如你就跟著我吧,我會教你一身的好功夫,讓你從此不愁吃喝。”他聽了以後,非常高興,就真的拜那中年人為師父。
其實,那個看起來好像很好心的中年人是一個老賊,於是,那個孤苦無依的笨家夥就這樣糊裏糊塗成了小賊。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老賊帶著小賊到一個大富翁的家裏去偷東西。老賊用工具在牆上挖了一個洞,然後告訴小賊:“我在這裏把風,你進去偷,盡量偷細軟,還有,千萬不要吵醒人家。”
“細軟”是指像錢和金銀珠寶這一類的東西,可是小賊不懂,進去之後,竟然偷了兩個布袋。因為裏麵裝的是棉被,小賊覺得棉被摸起來軟軟的,一定就是“細軟”。
老賊好生氣,改口吩咐道:“不要挑那些摸起來軟軟的東西,那些東西多半不值幾個錢,你就偷一些又重又硬的東西好了。”
老賊心裏想的是金條,他聽說大富翁在家裏藏了好多金條,金條不是又重又硬嗎?
這回,小賊氣喘咻咻地搬了一台洗衣機出來!“師父,”小賊滿頭大汗地說,“屋裏還有好多家具都比這玩意兒重,我本來想搬電冰箱,但是實在搬不動。”“天哪!你真是笨死了!”老賊差點兒就要當場跳腳,沒辦法,為了趕快得手,老賊隻好按捺住滿腔的怒氣,耐心地、仔細地又跟小賊形容了一番,“你注意聽我說,你要找那些閃閃發亮的東西,輕輕敲打一下還會發出清脆好聽聲音的,最值錢了,懂不懂?”
“喔,我終於懂了。”小賊歡天喜地地又爬進去。
結果,他找到一麵銅鑼,這是大富翁的兒子在學校鼓號樂隊裏所用的樂器。“沒錯,這跟師父形容的一樣,挺重、挺硬,又閃閃發亮……嗯,我來試試敲敲看,看看會不會發出清脆好聽的聲音。”
說著,小賊就朝銅鑼敲了一下—“當”的一聲,銅鑼發出了好大的聲音!“誰?”大富翁一家都驚醒了。小賊自己也嚇了一大跳,趕緊落荒而逃。老賊和小賊狼狽萬分地逃回他們的狗窩之後,老賊生氣地痛罵道:“你這個笨家夥,整個的觀念不清!居然連什麼東西值錢、什麼東西不值錢都不知道!”
為了一勞永逸,老賊隻好連夜從基礎課程教起。他把鈔票、手表、鬧鍾、皮夾一大堆的東西統統攤在桌上,一一向小賊解說它們的價值。
過了幾天,同樣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老賊帶著小賊又來到大富翁的家,又在牆上鑿了一個洞。“進去吧,”老賊小聲吩咐道,“去偷一個最有價值的東西出來,這次可別再讓我失望了。”小賊小心翼翼地爬進去。一爬進去,他就發現屋裏有人醒著。原來,大富翁的兒子生病了,大富翁夫妻倆正在細心照顧,又是喂藥,又是拍背,又是抱抱,絲毫沒有不耐煩。小賊看著看著,眼角忍不住就濕了。
他又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怎麼樣?”老賊性急地問著,“你拿了什麼東西出來?”小賊眼淚汪汪地說:“他們對小孩真好啊,這肯定是屋子裏最有價值的東西了,可是,我沒辦法把他們倆都搬出來呀,他們都比我重!”
老賊難以置信地瞪了小賊半天,最後終於咬牙切齒道:“我真是倒了八輩子黴,才會收到你這麼一個無可救藥的笨徒弟!”說完,老賊就氣呼呼地走了。
童話隨想
《笨賊的故事》是改寫自一則滑稽的台灣民間故事,隻是試圖加入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東西最有價值?
小賊所謂“肯定是屋子裏最有價值的東西”應該就是“愛”吧,尤其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因為這正是他從小就欠缺的東西。盡管他的言詞表達不出,但還是感覺得到。
東西的價值到底該如何衡量呢?有些東西,譬如“被人關愛”、“被人看重”,盡管根本看不到也摸不著,好像很抽象,每個人卻都可以真真實實感受得到,我們能因為它“看不到”就認為沒有價值嗎?
又比如同樣一件東西,在某甲的心目中或許如同珍寶,在某乙看來卻可能形同廢物,這又該怎麼說呢?東西的價值其實是由我們自己所賦予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