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一日濃似一日,封凍一個冬天的灤河蘇醒了,那堅硬的冰被春風吹軟筋骨,最後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垮塌了,融成一脈流動的河水。它同樣迎來生命裏一個新的季節。
田誌和這個冬天哮喘病像是比往年犯得輕,春天到來時呼吸變得更通暢了。他對田春林當初競選村主任,態度並不是很積極,說應該把精力用在辦好合作社上,並講了這樣一番話:為啥生產隊時日子雖然過得窮,人們還有個集體觀念,人際關係也沒有這麼複雜?包田到戶後關係卻開始變得疏遠了、淡漠了,人也變得自私了?你發現沒有,有了合作社後,人們的交往多了,村裏人的關係比過去密切了!這合作社對人有一種影響呢!作用呢!能改造人呢!田春林以為這是父親那個生產隊情結在作怪,仔細想想,同老支書那番話一樣有著深刻的道理。
麥苗返青時,田誌和拉喬守才去麥地裏。麥苗仍是一片枯黃,但它的根部已冒出了綠色。這綠色在近處不顯眼,遠處望去卻是朦朧的一片。去年秋後由於重新調整土地,合作社又搞了規劃,家家的麥子種在了一起,而且是用播種機下的種,那朦朦朧朧的綠色便顯得很遼闊。兩位老人沒有學過古詩詞,要不然他們肯定會想起“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詩句。
立秋拿鍬在修整渠道,準備給麥田澆返青水。兩人看一會,幾乎同時張開嘴要說話。
田誌和說,你先說……喬守才說,我知道你想說啥。田誌和問,我想說啥?喬守才說,是不是想說,這返青水合起來澆多好?
田誌和笑了,說看起來你的思想進步了,跟得上形勢了。這麥地合起來澆隻有好處,沒有壞處,起碼能省水省工,也省了家家弄水泵、拉電線來忙活。
喬守才說,咱回家後給他們合作社提提這個建議,往年想合著澆不中,今年這條件應該中了。
田誌和說,你看啥事還是合起來好吧。喬守才說,這合起來,也不是你那生產隊的合法!立秋看見兩位老人,走過來說,今年麥收,就能用收割機割麥子啦!喬守才心裏急,馬上向立秋提出了由合作社統一組織澆返青水的建議。立秋聽了說,這是一個好建議,看起來咱能合起來的事還多著呢,我這就去找田春林商量……遠處是田凱的果園。經過一個冬天的忙碌,田凱已按杜小禾製定的方案,把果園改造完。那些雜品種被砍掉,栽上了新樹苗,留下的老果樹也進行了“高光效”技術修剪。地上一片片銀白色反光紙,遠遠就能看到反射出的一片亮光。它讓果園的春天提前了,僵硬的枝條變得柔軟,枝頭上的花骨朵已經轉綠。田凱站在小屋頂的瞭望台上,眺望著麵目一新的果園,覺得睜眼是春,閉眼是秋,滿眼的花團錦簇,滿眼的碩果累累。他想起了那隻小刺蝟,跑過去看,見它仍在憨憨地睡著。
這個正月杜小禾比任何人都忙,正月初三扭過秧歌後,她和田春林落實了村裏一百畝地入股的問題。在正月初八前又跑到陝西找到顧研農,最後商定了公司的具體合作經營辦法。
“小禾園林苗木公司”在植樹節那天開始栽下第一批樹苗。她沒有搞開業儀式,甚至連父親杜稼田也沒有告訴一聲。在此之前她和母親發生了一場激烈的衝突,她說自己走的是一條鋪滿鮮花的道路,費心怡說你那是布滿荊棘的道路!又要杜稼田管教這個明明要向火坑裏跳的女兒。杜稼田隻是淡淡說了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她去吧。
杜小禾讓田春林把村裏的年輕人找來,義務勞動栽了一天樹苗,作為對公司奠基的紀念。
晚上,王玉環在老炕頭飯店,擺了桌酒席,請來年輕人說要慶祝一下。有人問王玉環這樣開飯店會不會虧本,王玉環說,你們的溫室建好了,小禾的苗木公司辦起來了,會吸引來不少遊客,這是在給我建景觀呢,怎麼會賠本!
吃著飯,有人問起東北蔬菜批發市場遇到的麻煩事。杜小禾聽了後說,你們應該嚐試一下農超對接,或者公司加農戶的經營模式,爭取把溫室、春棚蔬菜這個產業建成大型超市和加工企業的生產基地。
喬小珍說,看起來咱合作社要做的事還多著呢。田春林說,對,咱踏踏實實幹吧,這片土地上有著我們做不完的事……
第一稿草於2010年10月——2011年4月
第二稿改於2011年11月——2012年4月修訂、改畢於2012年5月——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