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虎頭蛇尾(1 / 3)

司太極隻是自作聰明地擔心梅玉到雲南,會討論建帝的事,卻也沒有把握,所以他才要拉攏吳大魁,故意以江湖道上的手段阻止梅玉南行。 

梅玉在馬誌雄家脫走,司太極連忙帶人在往雲南的路上攔截去了,但如被他截住梅玉單人南行,他自然就振振有詞了,不過他也吩咐了留下的兩個人,如果廣源鏢局來索鏢,他們可以相抗出力,但不能以官方的身份介入,否則他們也脫不了關係。 

永樂帝本來就是個頗為嚴苛的人,也是個很重紀律的人,新得天下,正想在人民心目建立一個法治的形象,對於官吏枉法違律,一定是要嚴查究辦的,尤其是那筆鏢貨牽連雲南大理段氏,更難以憑官方的勢力硬壓的。 

沒想到梅玉沒有偷溜上雲南,反而上門索鏢了,這使得他們十分為難,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梅玉是個極頂聰明的人,一見自己的話把對方唬住了,心已經把內情摸得很清楚了,他暗暗感佩姚秀姑,若不是經她一分析,自己偷偷一溜,事情反更糟了,現在自己站在理上,卻不必再顧忌什麼了。 

於是冷笑一聲道:“二位供奉大人,你們在職宮,跟綠林人來往,已是不該,你們經常還串同打劫鏢貨……” 

他的語態礎礎逼人,那個供奉卻早已想好了語詞,微微一笑道:“小侯,留下鏢貨是吳總頭領的主張,他為的是江湖過節,與我們無關。” 

姚秀姑立刻問道:“總瓢把,不知敝局與你有什麼過節?” 

吳大魁望了那二人一眼道:“最近山寨的日不好過,所以我們想提高一下鏢局的例費。” 

“這沒有什麼呀,隻要總瓢把知會一聲,我們鏢局同行自然會有個交代的。” 

她明知道對方是推抵之詞,卻仍按照規矩緊頂上去,絲毫不放鬆,但吳大魁也是江湖老得成了精,不會被她用話扣住,冷笑道:“敝人就是想借姚女俠的口,轉告所有的鏢行朋友一聲.所以才留下貴局的鏢,因為這支村是留不住的,就是段氏府來照會一聲,敝寨也是非放不可,敝人留鏢之際,可是一個人都沒有傷。” 

他居然說得頭頭是道,梅玉卻冷笑道:“吳大魁,你少說鬼話了,有膽幹,別沒膽承認,你想巴結宮廷大內,那是在做夢,大內供奉雖是不禁黑道人物進入,但那是單線開扒的,像你這種開山立業,當山大五的人,永遠也進不去的,你這次是拍錯馬屁了。” 

吳大魁臉色一變,那個供奉忙道:“吳兄,你別聽他胡說,司公公有用人之權,他可以保證。”‘ 

梅玉冷笑道:“司太極有用人之權是不錯的,但他絕不可能用你,否則有人告上一狀,他自己吃不了兜著走,錦衣衛兼統領司禮監鄭三寶那一關就不能過,你是叫他們給唬了。” 

吳大魁又望望那名供奉,他也冷笑道:“誰敢去告?” 

“我就敢告,而且你們結夥劫了廣源的鏢,這件事也不可能善了,廣源不但會聯絡所有的鏢局同行,還可以要求段王府一起告到你們上憲那兒。到那個時候,我不信司太極抗得下這副擔。” 

他在京待久了,對官場的事很熟,這一著果然很厲害.那兩名供奉的神色一變,其一人道:“吳老大,這小太奸;也很能攪局,他不能再留下。” 

吳大魁也豁出去吼道:“他們擅闖我的家宅,殺傷了這麼多人,本來也不能再放他們走了,殺!” 

他舉著他的大刀,直衝了過來,一刀猛劈,梅玉挺劍一封,卻被他的巨力震得連退幾步。 

姚秀姑忙叫道:“這家夥力大如牛,別跟他鬥力!” 

但是吳大魁的刀法也很猛厲,一連十幾刀猛砍,將梅玉殺得不住後退,不過梅玉也漸能穩了下來,他開始記起了不久前的談話,伍奎和劉少夫教他在生死之搏時,不能像比劍切磋那樣,能一劍斃敵,最好別用第二招。 

因此在吳大魁再度橫刀猛砍時,他冒險矮身滾進,讓那一刀以分毫之差在頭皮上掠過,一劍急刺,刺進了吳大魁的小腹,跟著一拖一絞,將劍抽了出來。 

吳大魁的肚立即開了一條大口,粉紅色的腸,都冒了出來,拖在地下。 

吳大魁的身還朝前跨了兩步,終於砰的一聲,倒了下來。 

那兩名供奉沒想到吳大魁在十幾個照麵上會被梅玉放倒的,而他們的反應也出人意料,身材略高的那個居然退後幾步,一抱拳道:“吳大魁死了,他和廣源鏢局是江湖糾紛,我們不便介入,告辭了。” 

梅玉道:“你們別走,把事情作個交代!” 

那供奉笑道:“小侯,吳大魁是我們的朋友,他邀我們來幫忙,基於道義,我們不好意思不來,現在他死了,我們就不便再多事了,反正此事的是非曲直,江湖自有公道,告辭了!” 

他們說走就走,而且一徑向莊外行去,梅玉倒是怔住了,他也沒想到這兩個人會虎頭蛇尾的。 

但他也沒有攔住他們,因為這兩個人畢竟是具有官身份的,殺了他們,司太極就有正當的理由來找自己麻煩了。 

這時伍奎和劉少夫也把漂局的人從後麵放了出來,伍奎道:“我剛出來時,正好看見小侯劍殪吳大魁,精彩絕倫,實在值得佩服。” 

梅玉感慨地道:“這是我第一次用劍殺人。” 

伍奎知道他的感受,笑笑道:“江湖生涯,總免不了要殺殺砍砍的,凡事也免不了有開始的,隻要劍下不殺無辜,問心無愧就行。” 

劉少夫報告道:“我們在後麵碰到了馬誌雄,這家夥沒種,交手四五招就回頭跑了,人被他們捆在柴房裏,倒是一個沒傷,莊也沒有別的高手了,都是些莊丁,全都嚇跑了。” 

姚秀姑輕歎道:“真沒想到事情會如此解決的,莊裏總還有人吧,我們得找兩個出來交代一下。” 

莊裏隻剩下那些受傷的,好在他們的傷都不至於喪命,姚秀姑吩咐為他們包紮治傷,也把被劫來的瓷器裝上了車趕著走了。 

這次的劫鏢事件隻死了吳大魁,遺下了一個老妻和兩個女兒,哭哭啼啼的,卻又嚇得不敢找他們理論,梅玉對她們卻是充滿了歉意。 

鏢隊並沒有很快地離開高縣,他們在縣城裏又住了三天,因為姚秀姑還有很多重要的事要辦。 

他們在吳家集殺死了一個人,一定要報案,人命官司是不能輕了的,好在姚秀姑的人情關係不錯,而且還找到了一個段王府的官兒一起去報案。 

那個被殺死的吳大魁的確是綠林大盜,他從客棧劫走鏢貨也是事實,甚至於那天也有官府的人在場,那當然是受到司太極的指示。 

可是姚秀姑在報案時沒提到司太極的名字,也擺脫了官方介入的事,純以江湖過節落案。 

強盜劫鏢既是事實,鏢客護鏢殺死強盜是屬於正當的自衛,自然沒有罪,官方在心照不宣的情況下結了案。 

司太極和兩名供奉都沒有再出現,那兩名供奉也沒有留名字,似乎整個的事件都與他們無關。 

姚秀姑當然還要跟川南十八處山寨的人做個交代,廣源鏢局跟江湖道上的交情一向不錯,這場誤會必須解釋清楚的。 

最近的兩處山寨立刻都趕到了,他們一致表示這次的劫鏢事件,他們毫不知情,純為吳大魁的個人行動,事實上也是如此,吳大魁連他自己山寨的人都沒帶上一個,他本人也死了,事情就此結束。 

弄清了這一切煩碎的事情,鏢隊再次上道,倒是很順利了,他們一直去向雲南。 

沐王府設在鎮南關,黔國公又晉升了鎮南王,到大理去,鎮南關是必經之途。 

姚秀姑選擇了這一條路,實在是有至意存焉。 

但是消息傳來卻是十分令人沮喪,老王爺沐英因病而死,他們在到達昆明時聽到這個消息,梅玉心就是一沉,沐英是絕對支持建帝的,當初太祖崩前數日,下詔番疆重臣晉京,當麵請他們支持長孫即位,沐英就是領頭的顧命大臣。 

現在老王爺撒手而去,小王爺沐榮是否還有一本初衷呢,這是誰也不敢預料的。 

鏢隊還是照常行進,姚秀姑見梅玉悶悶不樂,解勸他道:“兄弟!你放寬一下心情,老王爺臥病日久,半年多沒理事了,你本來就是要去跟小王爺商量的,現在小王爺能全權做主了,你更該樂觀才是。” 

梅玉一歎道:“沐榮跟我雖然交情不錯,但這種事,卻很難說了,因為這畢竟關係著他們的未來前途,如果勤王失敗,他們一家的榮祿富貴就完了。” 

姚秀姑道:“兄弟,你能這樣想就好了。老實說,一開始,我就對你此行未抱樂觀。” 

“為什麼你這樣想呢?難道你聽到什麼消息?” 

“我是江湖人,對官方的事一向隔閡,我是照常情來推測的。像這種勤王大舉,一定要有個有力的原因來推動的,你可別提出忠君愛國的那一套來,我雖是布衣百姓,可也知道這一套在豪門之間是沒有作用的,他們所著眼的是權勢與富貴,鎮南王已位極人臣,富貴已經逼人,就算勤王成功,使建複位,對他們的現狀也不會改變了!” 

梅玉欲言無語。 

姚秀姑又道:“假如永樂有意要撤銷或削弱鎮南王的勢力,他們或許還會冒險一拚,假如永樂對他們也敬禮有加,鎮南王就不會去做那種傻事了。” 

梅玉更沒話說了。 

姚秀姑道:“所以,你不該去找這種豪門巨族的,找幾個小一點的兵鎮遊說,他們為了富貴,說不定還肯冒險一試。” 

梅玉長歎道:“秀姐,我知道你說的都是道理,我自己也知道此行希望不大,連我大哥也沒十分樂觀,都是鄭和出了這個主意,我們才認為不妨一試的。” 

“鄭和所忠的是新主還是故主?” 

“他跟燕王自幼就是好朋友,永樂入主之後,更賦予大權,他當然是忠於永樂的。” 

“這就是了,他既忠於永樂,又怎會指點勤王的明路呢?這不是跟他自己過不去嗎?” 

梅玉一歎道:“對鄭和這個人,我實在弄不透,他確是燕王的死黨,但是他對我大哥又幾次留情,如果他要認真,我們早就被擒了,他卻放過了幾次立大功的機會。” 

“這跟鎮南王的情形一樣,鄭和在燕王麵前已經備受信任,再立一次大功,也不會增加什麼,為什麼不做一次人情呢?何況,他要你們去投奔沐家,還有一個作用,燕王入鼎,就是雲南沐家的態度不明,他利用建的事情去試探一下,也正好決定朝對雲南的態度來著。” 

梅玉為之一震,這正是他沒想到的,看來姚秀姑倒不是個普通的江湖武女,肚裏的學問深著呢! 

事情盡管不如意,但是已經到了雲南,好歹總要去見一見,就在他們進入鎮南關的城門前,司太極出現了,冷笑道:“小侯,咱家畢竟等到你了,咱家已經告誡過你,不準到雲南的嗎?” 

梅玉冷笑道:“我是鏢頭,保鏢到大理去,我隻要不犯法,愛到哪兒去是我的自由,你可管不著。” 

“怎麼管不著,你是遜皇帝的親近人員,今上正在四下搜尋遜皇帝,憑這一點咱家就可以把你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