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管理者在企業中也叫中層領導、中層幹部、中層管理人員、部門主管、部門經理、項目經理,有的企業稱之為部長,處長、科長、主任等。從級別上來說,中層管理者屬於單位的中層幹部;從權限上來說,中層管理者從管二三人到幾十人、甚至上百人不等。當然,有的中層管理者是光杆司令,手下一個人也沒有;也有的中層管理者甚至能管上千人,比如某跨國公司事業部的經理。中層管理者做得好的,能成為副總直至CEO;做得不好的,則被貶為平民甚至卷鋪蓋走人。中層管理者的工作主要是在上司與下屬之間穿梭,上傳下達,承前啟後,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做得好與不好,除了業務水平之外,在管理藝術與人際關係技巧上,也是大有學問。
就企業組織結構來講,一般企業的組織都可以分成三個管理層次,即:決策層(或執行層)、中間層(或執行層)和操作層。組織的層次劃分通常呈現為金字塔式,即決策層的管理者少,執行層的管理者多一些,操作層的管理者更多。通常我們也稱決策層的管理者為高層管理者,執行層的管理者為中層管理者,操作層的管理者為基層管理者。
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管理者,在組織運行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高層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是決策角色,確定公司經營的大政方針、發展方向和規劃,掌握政策,製訂公司規章製度以及進行重要的人事組織及其變動等,也就是說,凡屬關係到公司全局、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凡是與外部協作和市場競爭有關的重大問題,均由高層經理處理決策。基層管理者則主要是調動下屬成員進行團隊合作,組織一線職工努力完成生產計劃和工作任務。而作為中間層次的企業中層管理者則是企業的中堅力量,承擔著企業決策、戰略的執行及基層管理與決策層的溝通協調作用。
中層管理者作為企業的中堅和脊梁,其重要性是不容質疑的。但是必須看到,現代企業製度條件下對中層管理人員在觀念、素質、能力、作風、結構上的要求與計劃體製下的工廠製是根本不同的,能夠真正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具有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責任意識的精幹高效優質的中層管理者非常短缺。要想切實的發揮企業中層管理者的作用,就必須認真研究中層管理者的工作特性,針對這類人群的個性特點,來切實有效的製訂相應的管理製度和激勵政策,使他們真正發揮其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國內企業中中層管理者現狀及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方麵表現在企業中的中層管理人員普遍缺乏管理經驗。
中層管理者的來源大多是普通員工,這些員工由於在本部門的業務工作中表現出色而由技術骨幹提拔起來。這些技術骨幹在公司工作時間長、技術精湛,是公司內最合適的中層管理人選。但是他們雖然是基層工作中的佼佼者,卻由於缺乏管理經驗,或者不具備管理素質,在擔任領導職責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另一方麵表現在中層管理者缺乏有效的執行能力,在企業戰略執行過程中會出現決策方案標準降低,與原標準發生偏離,或者不能在有效時間內完成必要的任務,或者造成企業製定的一些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力度越來越小,許多工作做的虎頭蛇尾,沒有成效等方麵問題。中層管理者執行能力的缺乏,將使企業的成功發展成為空中樓閣,海市蜃樓;再者就是一些中層管理著未能起到良好的溝通協調作用,使政策的製訂者和實施者之間缺乏良好的銜接。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一方麵是由於企業高層領導缺乏對中層管理者這一作用的認識,在工作中存在“架空”中層管理者的問題;另一方麵由於中層管理者溝通和領導能力的欠缺,從而使企業的溝通渠道不夠暢通,不能做到“上情下達或下情上報”,使企業的戰略製訂和具體實施這兩項工作發生脫節。
綜合以上對中層管理者地位和現狀的分析,企業要想切實發揮中層管理者在企業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就應該不斷加強中層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切實承擔起企業戰略執行者的職責。
作者
2012年2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