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經營大師談人性與責任(8)(2 / 3)

我對我的高管們講,我的公司上市了他們有期權,他們的身價就是幾千萬。我說你的幾千萬算什麼?也就是買棟房子。他們認為也是這樣。我就認為這樣的觀點,人與兒時的夥伴,打工的工友相比,你很了不起,很牛,你可以休息了。可以傲氣了。如果你與優秀的企業家,著名的企業家比較,你就是小學生一個,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有些老板有點錢就開始得意,講我們三輩子吃不完,用不完。你為什麼不想遠一點?為什麼不想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有這麼多的人?他們有些還在處於為生活而奔波境地,想過這些嗎?

我們有能力,有責任做些事情。

我講些親身經曆,我很少在外麵宣傳這些。我曾經去考察,當時與中央電視台的一些人去考察,我們去一些地方的小學,我看到他們的環境的時候,一種愛心就油然而生。我一下子想到我在學生時,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讀書的人。我讀書的時候是在60、70年代初,現在改革開放21世紀,中國改革開放30年了,我們居然還有這樣的環境和學校。我就有了責任,我當時就說,我是做照明,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改善他們的環境。

當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給他們的教室改善照明,讓他們在一個寬敞、亮麗的環境中學習。我們去的貧窮邊區,我們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就發現,不僅是學校的環境差而且買書的錢多沒有,到今天還是這種現狀。我們救災給他們照明,送節能燈,改裝教學環境的時候,我們想到給比較貧窮的學生,我們買一些禮物,比如說書報、文具盒發給那些學生。後來在做這個事情的過程中,我們就分析為什麼這個地區貧窮落後?為什麼落後?是因為優秀的教師不願意去那裏。當地的教師師資力量、師資水平是很差的。怎麼辦?

國家現在改革開放了,不像過去的計劃經濟,什麼都靠計劃,把他分配到那裏去。一些優秀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的學生是不回去的。很多優秀的老師不願意回去,哪怕當年來自很貧窮很落後的地方,不願意回去怎麼辦?雷士就倡議,招大學生去,招誌願者,雷士來出這些錢。招聘、招募這些誌願者,你們有愛心,你們願意參與這個活動的,我們招聘他們來,組織他們到這些地區去職教。包括後來團委會、學生會、老師和家長們的支持,讓這些學生去體驗、鍛煉他們。麵臨假期,我們在全國幾十所高校去招聘,海選一樣,現在不是說報名去讓他去,我們要進行考核的選擇。這種報名是很踴躍的。我做這種事情就是到了今天,我們覺得有能力,有責任才做這個事情。

因為有了責任,你永遠停不下來。

就像我剛才講的,誰不想看到一出手捐獻1個億,10個億,誰不想?但是現在捉襟見肘,能力有限,那怎麼辦?隻有拚命做事情,把企業做得更好更大,賺更多的錢,你才有能力做這些善事,公益事業。我今天講的是,責任,就是因為有了責任,你永遠停不下來。

另外,公司這麼多年的發展,我們行業的人都把雷士的發展當做一種神話。包括雷士發展的模式,已經在北大商學院、包括廣州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做了教學案例,他們覺得雷士是一種傳奇,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產業現狀中,用這麼少的資源做了到今天的成績,他們覺得很了不起,他們覺得很成功。

為什麼我們今天沒有自滿?就是追求完美,不斷的反省自己。包括前天下午在廣州,我見到一個號稱中國第一的公司,我就與他們談,希望聘請他們作為我們的谘詢顧問,幫我梳理公司人力資源的管理與戰略。我在6年前,對公司進行了一次梳理,企業發展6年了,今天的公司是當年的幾倍了,我的組織架構、我的管理、考核機製,已經不適應公司的發展了。我也不是科班出身的,我是邊做邊學。在這些方麵我就要請專業的機構,來幫我做梳理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