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們所學的知識已不足以應付現在乃至未來的挑戰,那麼讓我們開始持久的學習吧!學習是我們進步的有力工具。
234.現在應該怎樣學習
目前中國企業的各類經營者都很少受過係統的企業管理、經濟理論等的正規培訓教育,即便是那些以“儒商”自居的“專業”人士,其學識也顯得極為貧乏。可喜的是,有許多自識之士,認識到自己知識上的欠缺,踏上了學習之路。
學海無涯,我們已進入到一個淘汰迅速的時代,連大公司大企業的經營者都需要刻苦努力地不斷為自己充電,創業者們自然也不能旁觀自滿,也需要學會充實自己。
1.歸零學習
21世紀的創業者每天都應學會心態歸零,對周邊環境的變化要有很好的敏感度,然後鉚足全勁,跨越困境,見縫插針地學習,為迎接明天的成功多做準備,切不可迷惑於你目前的成功和鮮花。
2.追根究底
創業者在日常充電的過程,除了要有平和的心態外,還應有追根究底的精神。現代創業者每天必須不斷檢查和自省,除了要能控製住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外,還應仔細研究問題,繼續深入思考,這樣才有利於思維的創新和推陳出新開發新財路。
3.“挑戰”挑戰
創業者在麵對日常的競爭和壓力時,不僅需要迎接挑戰,還應突破自我,主動地去挑戰,也就是應“挑戰”挑戰。
迎接挑戰,這多少還帶有點被動應戰的味道。身為創業者,要想在
競爭中獲勝,還應有主動迎戰的心理準備,這種積極的心態,也有利於創業者充分調整自己,更好地學習提升自己。
4.走出去
萬傑集團總經理孫啟銀曾說過: “我認為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走出去,不但個人要走出去,企業的決策層也要走出去。”
走出去,的確可以開闊經營者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思路,讓他們見所不能見,聞所未曾聞。
走出去,可以是走出企業,走進學校,去係統學習專業知識;也可以是走出企業,走進先進企業,去觀摩他方的經營思路,管理機製;甚至還可以走出企業,走出國內,把國外的先進經驗拿回來,來個“洋為中用”。
未來的人們將不會由於拿到中學或大學文憑就停止接受教育,而是終身接受教育。成年人必須采納“要麼發展,要麼死亡”這句箴言,不斷學習和完善自己,否則就會發現自己難以立足。
235.創業者怎樣轉變思想
長久以來,大多數的人都是在前途迷惘,沒有希望,怨天尤人的狀態下工作。可就在瞬間,任何征兆都沒有的情況下,某種巨大的思考湧進了我們的意識,構鑄了我們的思想,進而改變了我們的一生。
下麵用事例加以說明。
某家小型企業遭受到經濟不景氣的衝擊,業績不振,已經到了要宣告破產的地步,經營者不但背負巨債,更有許多債權人威脅著要打官司。在這樣走投無路山窮水盡的境況下,破產隻是早晚的事。
這個企業家整個人變得意誌消沉,憔悴萎靡,每天上班已經成為一件痛苦的事。隻要一進入公司,討債的電話便蜂擁而至,刺痛他全身每個部位。
有一天,他在下班搭乘電車的途中,讀到了一本雜誌,其中一則消息記載某位人士買下一家即將倒閉的公司,而終於重新整頓的報道深深吸引了他。
“他都能夠挽回破產倒閉的命運,為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應該也可以做得到。”
這位經營者在心底燃起了創造性的能源。他開始從“辦得到”“幹下去”的觀點來重新考量事物。他不再以萎靡不振的樣子出現在公司,完全相反,第二天一大早他急忙乘坐電車,一進公司便要求經理將所有債權人的電話整理出來。然後他開始打電話給每一位債權人:“能否請您再寬延一段時間屆時我會連本帶利一並償還……”他用一種從未有過的誠懇態度拜訪對方。“你是不是接到一大筆訂單呢”其中一位大債權人試探著問他。“不是,但我得到了一個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喚起重新振作的勇氣。”“嗯,聽起來好像不錯……好吧!我就盡可能地幫你吧!”這位債權人也發自真心地鼓勵他。憑著真誠自信的勇氣,這位麵臨破產的經營者竟使得連準備告他的債權人也都轉而協助他。負債的壓力一消失,他便集中全部精力於公司的起死回生。而且更由於他重新充滿了活力勇氣,得以順利地接下許多有利的訂單。不久,他公司賬簿上的赤字逐漸消失,開始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