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肖勇 經驗是寶貴的真理(1 / 2)

創業成功的人有很多,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背景、一樣的情況、一樣的步驟,但是創業中有的規律是一樣的:必須要通過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個創業的路,這才是大學生創業必須擁有的思維。

定義創業

首先,肖勇認為當代的創業並不是指簡單的經營一個公司,而應更多的從一個投資者的角度去談創業,創業目前已經作為帶動就業的一個趨勢。麵對很大的就業壓力和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畢業想找一個理想的工作,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很困難的,畢業生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場上人才的需求,所以大家都很支持大學生選擇不一樣的事業。2007年,國家對於“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已經做了很多的宣傳和項目支持,所以創業對於現在的大學生來說應該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了,應該主動地去熟悉它、掌握它、運用它,但是現在大學裏關於創業的教育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所以大學生要獲得創業知識,還要更多地了解新形勢、掌握新動態、學習新東西。

其次,創業其實是一個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是一環扣一環的事情。從創業投資機構的角度來談創業,投資者為什麼選擇你的公司、你的企業,為什麼給你投資,你有什麼優勢能讓投資者信任你,這是創業者必須要考慮並必須具備的素質。因為隻有擁有了資金,你的創業才能有資本投入到市場。

創業準備

第一,根據自我情況選擇創業時機。對於大學生來說,到底是畢業就創業還是畢業後先工作幾年再創業?有的人大學畢業就選擇了創業,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也有的人選擇大學畢業後先工作幾年再創業,也是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大學生創業前必須明白:必須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個創業的路。大學生都是擁有知識的人,考慮問題也能從理性的角度考慮,關鍵的是思考創業應該做好哪些準備,有哪些注意事項?然後通過自己成熟的大腦,考慮清楚問題的關鍵,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創業道路。

第二,充分利用創業講堂這樣的活動。這樣的講堂其實是大家學習走向社會前,一個起到過渡作用的課堂。在這裏能從很多成功人士介紹的經驗裏麵學習到自己想學的東西,在走向工作崗位時就能少走很多彎路。有時別人的經驗可能是你暫時甚至永遠不會經曆到的,通過別人知道就會在自己實踐的時候考慮得更周全。

聽企業家講創業經曆,除了得到經驗知識以外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了解企業家人性的東西,還有他們的精神、他們的思維和他們的習慣、性格。聽者可以感受到一個企業家所應具備的素質,所以建議大家在可能的條件下多聽一些企業家的講座。與企業家近距離地接觸和在文章上感受到的領悟完全不一樣。文章是認真思考後寫出來的作品,而通過講座和企業家近距離地接觸,你能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一種不裝飾的氣質和氣氛,是更加真實的,帶給你的信息也是最直接的。當你進入一個企業時,你就會知道上司的思維和他的責任,這對於大學生的工作是很有幫助的。

第三,如果將來你沒有創業或者也沒有在一個企業裏做到中高層,而是去做一個基層的行政人員,聽創業課程仍然對你很有幫助。因為現在的生活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都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我們在做日常工作的時候也在麵臨著新的問題、新的情況。過去老的經驗不能解決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多,政治和經濟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經走入了中間階段,很多懂政治的人需要懂經濟,懂經濟的人更需要了解政治。所以政治要創新也就是要懂經濟、懂創業。社會變化是瞬息萬變的,做好一份工作也要了解動態、掌握信息、瞻望前景。

應變的創業素質

走在創業路上的人很多,如果我們去總結,哪些人存活下來了,哪些人銷聲匿跡了,哪些人現在已經走在了行業的前列:我們會發現七到八年就是一個周期,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很多失敗了的創業者就把自己的企業轉賣,這就等於放棄了,原因可能是多方麵的,來自家庭的、自己的、朋友的很多很多。有的人做到一半因為投資資金出問題也放棄了。這些人應該帶給我們一些思考:創業免不了會起起落落,你有堅持的毅力嗎?

關於創業,對於多數的人是永遠沒有穩定可言的,你不可能知道下一步會遇見什麼樣的境況,所以創業者的素質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