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葉根軍 為創業畫一條直線(1 / 2)

每個人為自己設定的成功的標準不一樣,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給自己定個適合自己的目標,然後為了這個目標去思考,從而慢慢走向自己理想的創業路。如果你達到了自己定義的成功標準,同時也得到社會的認可時,那你就是真正獲得了成功。

很多人都會問自己:“我適合創業嗎?”對於這個問題,如果你還沒有一個準確答案的話,那麼,現在就想想,10年後你要成為怎樣的一個人?你將來要成為一個創業家嗎?有了這樣的一個思考,也許就能知道你要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

對於設計者,葉根軍認為其走向成功必須具備以下因素。

創新為本

創新是設計的靈魂。對於設計師這個職業,學習的能力是最重要的,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學習、去改造自己。

在大學期間的學習,實際上就是在為準設計師培養一種興趣,讓他們明白設計應該怎麼做?怎麼想?大學期間是一種思維的形成期,而對於行業中前沿的新科技是涉及不到的。葉根軍屬於早期涉足工業設計領域的前輩。“就我自己而言,我對設計就很感興趣,覺得在大學學習的專業應該要用在實際的工作中,所以我選擇去長虹做工業設計師。中國引入工業設計是1987年,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是1997年,行業發展僅僅十年的時間,工業設計當時還是一個新生的行業。當時很多好的有關工業設計的知識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國外的教育方法和體製都很適合中國工業設計當時的發展。因為當時國內學習工業設計隻是讓學生了解一些膚淺的專業知識,學生做得最多的就是畫畫、寫生、拍照,有的時候還自己去做一些雕塑,鍛煉自己一種藝術造型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學會一種對美的鑒賞能力。”為適應工業設計的市場需求,葉根軍花了很長的時間自學工業設計。因為他知道,基礎的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學習前沿技術、學習的習慣和實踐的思維,對於一個工業設計師來說是最重要的。

大學生在大學很認真地學了4年的知識,會在工作一年後就覺得明顯不夠用了,隻有在工作的同時還保持學習才能跟上企業的步伐,這是葉根軍成功的心得。到了企業之後沒有人再主動督促你學習,所以,就隻有在工作的同時保持自我學習,堅持讓自己學習最新的東西,才能讓思想立於不敗之地,這對於一個設計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在大學裏積累的知識量是遠遠不夠的,而在學校裏培養很好的自我學習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保持韌性

葉根軍認為,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一定要相信你自己的判斷,並用韌性將這份判斷繼續下去,直到勝利。在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這個時候韌性是支撐你走下去的唯一因素。真正到了一個企業裏會麵對你在大學裏根本沒有遇到的困境。在工作中,由於身邊同事、上司或下屬的原因導致工作施展困難時,你怎樣才能把你的工作做好?這裏就需要一種韌性。

據葉根軍介紹,長虹對於一個新人的考核時間是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裏,大學生會在車間裏做一些例如搬運這種工人做的事。很多學生不理解,很多學生也會抱怨:我作為一個大學生怎麼能做這些事呢?怎麼能和這些農村來的打工者做一樣的事。有的同學做一段時間就走了,有的同學就能堅持下來。葉根軍說這是他們企業檢驗一個員工的必須過程,因為長虹的特點是,任何一個簡單的想法都要設計並生產出來,而車間實習環節就是要讓實習者對自己的工作加深認識和了解,明白哪些是不足的,哪些是要再學習的?因為隻有這樣深刻認識了才能做好設計的工作。不難理解,簡單的搬運工作實際上是在看:一個人的工作態度,隻有在每一個細節裏都做好了,你才有可能很認真、很踏實地把大事做好,隻有一直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有可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