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建議
創業起步要紮實。曾經有一篇報道說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是3年,這值得我們思考。在選擇新項目時,“抵製住誘惑”是起步階段非常關鍵的要素。
起步階段,原始資金的積累比盲目擴張更重要。要抵禦風險就得靠資金,如果為了企業更好的發展,把賺的錢全部投入其中,那麼這樣做的前提一定是要考慮公司確實具備抵抗潛在風險的能力。
其實,大學生創業做什麼都可以,不一定是要高科技領域。大部分人認為:“能擺到桌麵上去讓別人投資的才是很好的項目,這樣才叫創業。”張靖宇認為不完全是。曾有媒體報道一個大學生回家養豬的故事,他的觀點是現在養一頭豬的利潤是1200元,是五年前的六倍。他看到了創業的時機,即市場需求大,產品價格也高,這是一個為起步積累資本做得很好的鋪墊。同時可以了解到,這個創業者是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他對養豬非常了解,而且其家裏養豬的條件也非常成熟,他的計劃是2007年底養100頭豬。張靖宇舉這個案例隻是想說明,隻要看到適合自己的、可以起步並贏得未來的項目,都可以選擇。張靖宇認為其實並不是一定要讓大家轟轟烈烈地去創業,最主要的就是自我明確:這個階段我能做什麼事情。
創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資源去做,不要盲目地追求某一種形式,或者說追求一種模式,不要太理想化,一定根據自己身邊的資源作出明智的選擇;規劃你的創業,包括你在職場上的事業,明確每個階段的目標,隻有這樣才能保持足夠的動力和激情。
對於大學生,無論是自己去創業還是打工,創業的經曆會對未來的職場發展有很好的幫助,包括對成本、管理、市場、風險的看法,所以無論以前的創業規模是大還是小,對以後的發展都是有益的。
編者觀點
別為自己找借口
張靖宇坦然麵對自己的失敗,失敗後的總結讓他進一步明確了創業所需要的綜合要素。這是一個成功者的基本思維方式,而那種隻會在失敗中不斷為自己找借口的人,才會停留在繼續體驗失敗的氛圍中,而讓成功離得越來越遠。
“為自己找借口”,或者可以被稱為思想病,越成功的人越不會為自己找借口,他們與失敗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此。事實上,人都是有弱點的,在麵對失敗或錯誤的時候,都會慣性地為自己找一個最佳借口,並抓著不放,這是唯一可以解釋給別人聽或挽回自己麵子的方式,尤其對於極愛麵子的中國人來說。但是,即便你需要找到一個為自己開脫的借口去告訴別人,也要在心裏清晰,那隻是個借口。
“謊言重複一萬遍就是真理”,在精神世界中,這句話是起作用的。如果你用借口不斷地向朋友解釋:為什麼我無法做下去,為什麼這次做砸了,也許最初,你還能意識到自己隻是找個借口,而當你不斷重複時,它那如魔鬼般的魔力將會侵入你的大腦、心理,人就會變得思想僵化,難以直麵錯誤,同時讓自己迎麵而上重新贏得成功的動力也將慢慢逝去。如果,此時還沒意識到是在為自己找借口的話,失敗將會是你的最終收獲。
一個才智平平的人,如果有積極的處事態度和善於合作的性格,會比一個聰明而善於為自己找借口的人更容易將事情做成。
胡傳實
1989年本科畢業於中南工業大學,2004年就讀於複旦大學MBA,獲碩士學位。先後在寶鋼技術部、技術交流合作部任職,現為寶鋼知識資產部(科技發展部)副部長。
當你圍繞著一件事情時大家圍繞著你,當你去圍繞著大家時你什麼都沒有。隔行如隔山,你一定不能跟你的司機比誰的車技更好,作為一個創業者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山在哪裏,山不過來我過去,都可以實現既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