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齋旁有溪水潺潺,是無相峰上流下的泉水。溪水旁有個小和尚穿著寬鬆的道袍,提著不大的一個水桶,兩步一晃,頗不滑稽。這水,是用來為院內師兄弟們做齋飯用的,小和尚,偷喝一口,甘甜非常。忙快步走到行癡師傅跟前,踩著小木凳把水倒入缸內,屁股往地上一坐,大口喘氣,抹了把汗,又提起小桶快步而去。
一旁的瞎和尚靠著水缸一手捋著胡子一邊點著頭,最是清閑。一旁大虎二虎忙著摘菜,行癡師傅煮著飯菜。看著小光頭搖搖晃晃遠去,輕輕搖了搖頭,似有心事。
這也難怪,話說兩年前,寺內大師相看小和尚體質,認為平凡異常,毫無可能修煉武道。而小和尚自己也不喜棍棒刀劍,隻是在林子裏麵撿撿柴,捉捉雀,無心修道參佛。
自然,在這武道為尊的世界裏麵即使是佛門也隻注重天賦好的弟子,這被認定為廢柴體質的小光頭注定了要在夥房拾柴挑水,碌碌無為,這樣行癡好不痛心,卻也無奈。
佛說隨緣。
小和尚拎著木桶來到溪水旁,把小桶放下取水。正要拎起,卻見桶內有一尾小魚,紫金鱗片,熠熠生輝。小光頭好奇得看看了看,似乎很是喜歡。卻又小心翼翼的捧出小魚,放入水中,但見魚兒噗通入水,歡躍而去。
見狀,小和尚,道了一聲“阿彌陀佛”,又歡喜而去。
來到行癡師傅跟前,望著行癡,奶聲奶氣道:“師傅,我挑滿十桶水了。現在做什麼呀。”
行癡道:“不用了,你去一旁玩吧。”
小和尚點了點頭,歡快的飛去林邊。
小和尚今年快五歲了,卻沒有名字,寺院規定,孩童需到了五歲才賜予法號,所以人們隻稱小和尚為小光頭。小和尚常去講武堂聽老和尚們傳授武道,聽得搖頭晃腦,很是認真。
可是每當禪師問到,小光頭,你聽懂了嗎,小和尚都搖搖腦袋說不懂,老和尚隻好無奈搖搖頭。自此,小和尚常被師兄們嘲笑為不懂小和尚。講武堂的老和尚也頗為無奈,武道一途,全靠悟性,悟了便是悟了,小和尚在武道一途著實讓人無奈。
千機山上,有奇花異草,靈鳥妖獸不知幾多。
這一日,小不懂照常去溪邊挑水,敢要放下小木桶,就見到水中紫金潾潾,波光一片。小和尚望去,原來是先前捉到的那種小魚,今天不知道怎麼有了好多條。溪水中的魚兒們見有人來卻不害怕,遊戲起來,惹得小和尚一片眉開眼笑,高興得不行。
突然,魚兒們狀似利劍,逆遊而去。小和尚生性頑皮癡懵,見狀丟下小木桶立馬跟了去,隨著魚群一路網上,走過片片花草,不知道過了多遠,迷糊的小和尚自己都有些害怕了。在一處溪水出水口處,魚群忽地全部遊了進去。出水口不過兩人大小,狀似水缸,很光滑。
小和尚望了望出水口出,黑黢黢的莫名駭人,不敢涉足,卻又忍不住好奇心,不想離去。正猶豫之間,瞬間竄出一物,小和尚驚恐間沒有看清,腳下一滑,落入水中。
小和尚雖然有幾分水性,但是害怕之間慌了手腳。一味掙紮,陷入深潭。迷糊之間,小和尚以為自己快要死了,睜開眼卻見幾縷光線射在臉上,一片溫暖。
隻看到是一個不大的水澗,有一汪深潭流水汩汩,應該就是那出水口。小和尚見到譚中紫光潾潾,盡是些小魚,其中更有一尾大魚,頭有長須,虯目如龍,紫的發黑,應該有不少年月。
小和尚抖了抖浸濕的衣衫,抬眼望去,隻見三束光線打在一麵牆壁上,鍺紅色的岩牆上白光一閃,很刺眼。
小和尚低語一聲:“是把殘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