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木屋奇遇(1 / 1)

民國初年的一個早春。

太陽斜斜地掛在天邊,稀疏的光線清冷地灑在秦嶺的餘脈,在皚皚白雪上映出點點晶瑩。在豫陝交界的花雨村的山腳下,一位身材魁梧、舉止文雅的中年藍衣秀才信步漫踱,悠閑地觀賞著群山環抱的花雨河。河水緩慢地向東流去,水麵上很平靜。中年藍衣秀才摸出身上的旱煙袋,點著了,深深地吸了一口,看著河邊的鵝卵石,愜意地吐出了一縷輕煙,笑了。

不遠處的河邊,有座小木屋,靜靜立在淩亂的樹木之間。小木屋是用楸木搭建的,呈人字形,有些簡陋、古樸,門前有一道木柵欄,把旁邊的空地給隔開了。

中年藍衣秀才沿著花雨河緩慢地散步,不時地往那小木屋的方向看。

小木屋很安靜,裏邊似乎沒有人。

“咦?人呢?”中年藍衣秀才似乎有些驚訝。他茫然地看著小木屋,遲疑著,“不會吧?”

河水靜靜地流著,水麵很平,把周圍的山脈都清晰地倒映了出來。

中年藍衣秀才抬頭看了看天,緩慢地向東走著,忽然,河邊的小木屋裏傳出了悠揚的笛聲,清幽、纏綿、柔婉。中年藍衣秀才聽見笛聲,不由得停下了腳步,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神色。他向小木屋方向望去,見小木屋的柵欄門虛掩著,有幾隻小山雀在木屋前邊的空地上不停地覓食。

小木屋的窗戶半開著,笛音就是從這個窗口飄出來的。

“好美的笛音啊。”

中年藍衣秀才正在讚歎,忽然聽見笛子漸漸低沉下去,沒了聲音。他先是一楞,繼而,聽到了從小木屋裏傳出的女子吟詩的聲音:“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挪殘蕊,更拈餘香,更得些時。”

中年藍衣秀才聽了微微一笑,遲疑了片刻,立刻用舒緩的韻律朗聲合了起來:“輦路,江楓古,樓上吹簫人在否?菱花半璧香塵汙,往日繁華何處?舊歡新愛誰是主,啼笑兩難分付。”

輦路,是北宋詞人秦觀的一首調笑令。

秦觀是北宋正宗的婉約派詞人,他和蘇軾是同一時代人,極喜歡用清麗淡雅的語言,來描寫男女之間的戀情,並能很巧妙含蓄地把個人的際遇融合在詩詞裏麵。藍衣秀才姓林名子涵,是花雨村人,家就住在花雨村。林子涵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聰明勤奮,飽讀詩書,詩詞繪畫,都很精通,在這一帶很有名氣。林子涵考中秀才後,恰逢戰亂,到處都是烽煙,民不聊生。他無心追逐功名,便在村裏辦了個私塾,做起了教書先生。

在詩詞歌賦中,林子涵最喜歡宋詞,尤其是秦觀的詞。讀秦觀的詞,猶如欣賞一件精致溫潤的美玉,隻有細心品賞、認真把玩,才能體味出其中的神韻。林子涵從吹笛女子的音律和吟誦的詩詞中品出了深深的哀怨和淡淡的憂傷,便隨口吟出了秦觀的調笑令……

斜陽緩緩地向遠岱墜落,慘淡如血。

木屋的女子也不接話,又繼續吹起了笛子。笛聲時而清澈激越、時而幽怨嗚咽,恬淡中透出淒婉,閑適中映現繾綣。約莫有一袋煙的功夫,笛聲漸漸和緩下來,低沉、凝噎、疏散,細如遊絲、縹緲如煙。

林子涵靜靜地聆聽著笛音,感覺到了心靈的沉靜和孤寂。在林子涵沉思的時候,從木屋裏又飄出女子柔和婉轉的清唱:“戀戀,樓中燕,燕子樓空春色晚。將軍一去音容遠,空鎖樓中深怨。春風重到人不見,十二闌幹倚遍。”

林子涵聽著,隻覺得有說不出的憂傷、哀感。他呆呆地望著清淩淩的花雨河,默然不語。過了一會兒,他搖搖頭,隨手從地上拾起一粒石子,用力地投進河中。水麵,先是濺起一片水花,之後便泛起層層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