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鄉村小學的寄宿生(1 / 1)

在五年級的那個夏天,鄉裏的各村落小學生都迎來了一個重要的變化。由於政策的調整,我們村裏的學校和其他村落的小學合並成了鄉裏的完全小學。這不僅意味著學校的規模擴大,更象征著我們的教育資源得到了整合和優化。

來自各個村落的高年級學生,五年級至六年級的孩子,都彙集到了我們這個昔日寧靜的學校。一時間,校園裏熱鬧非凡,各種口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原本各村的孩子們如今都成了校友,令人想不到的是幫派也就此產生。

而我所在的村莊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被劃入了鎮的行政區域。這一變化,使我們從村裏的學生變成了鎮上的學生。雖然我家離學校的距離隻有短短十分鍾,但父母為了讓我更好地適應這種新的生活方式,決定讓我成為一名寄宿生。

那時,家裏的經濟狀況十分拮據。為了支撐起我們兄妹三人的學費,父親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他輾轉於縣城、市裏,甚至更遙遠的地方,從事著各種艱辛的工作,如礦井挖煤、林場種樹、工廠做工等。而母親則在家裏照顧年邁的奶奶,操持農田,還要按規定上交公糧。每天的辛勤努力,換來的收入卻微薄得可憐。

因此,每周六下午一放學,我便急匆匆地回家。盡管隻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對我來說卻是無比珍貴。周日傍晚,我會帶著家裏準備的一周的口糧回到學校。米已經兌換成了飯票,而菜則是母親為我精心準備的幹菜。這些幹菜往往能維持一個星期,但由於儲存條件有限,到了周中品質就有所下降。

幸運的是,每逢鎮上的集市日,家裏的長輩們總會給我額外準備一瓶新鮮炒製的菜肴,為我補充營養。這些日子裏,學校仿佛又成了一個大家庭,我們彼此關心、互相幫助,共同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忘的日夜。

南方的冬天,如同一位嚴肅無情的老人,寒冷而漫長。在這個季節裏,我們這些在山裏上學的孩子們,仿佛成為了寒冷的靶子,無時無刻不在忍受著嚴寒的侵襲。

我們的教室和宿舍,沒有空調和暖氣的庇護,隻有冰冷的牆壁和地麵,仿佛在嘲笑我們的無助。我們的手上,長滿了凍瘡,紅腫、疼痛,甚至裂開了口子,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我們的苦難。沒有火取暖,也沒有昂貴的護膚品來保護皮膚,我們的小小的手上總是出現一道道傷口,慢慢地變成了老蠶。

然而,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也沒有放棄。我們明白,隻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自己的能力好好學習,走出大山。

冬季的寒冷雖然讓人難受,但它也鍛煉了我們的意誌。我們不再畏懼寒冷,而是把它看作是磨練我們意誌的機會。我們堅信,隻要我們努力,總有一天我們會走出大山,迎接更美好的未來。所以,冬季雖然是我們最不喜歡的季節,但也是我們最期待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