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矣。”(《莊子·逍遙遊》)
鯤要化為鵬,必須臘助風力,但又要在最後關頭棄風而飛翔,否則會被風力控製。
逍遙遊的四個步驟我在《讀易經有學問》一書裏已講到,在一次講座時也講過,很多朋友覺得有道理,在此再次與大家詳細分享。
逍遙遊的第一步:待風。
待風就是“苦苦等待變天”。
鯤從小魚變成大魚後,也不能平白無故地變成鳥飛走。它還必須等待一樣東西才能起飛,那就是風。有了風鯤才能飛起來。它必須經過漫長的等待,準確的等待。
所謂“準確的等待”是指要在準確的時間裏等,在準確的空間裏等,不能有誤差,不能錯過,要剛好風來的那一刻就上,這樣才能起勢飛騰。
這是從鯤的這麵講的,在風的一麵也有講究,不是什麼風都可以,要最大的風才有最大的勢。
什麼風最大呢?《莊子》上講:“去以六月息也。”講明要借助六月的大風。六月是盛夏,這時天清地朗,熱氣飛旋,正是大風最旺盛時。
《莊子》接著又說:“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說這六月大風像萬馬奔騰,又像灰塵彌漫,因為它是萬事萬物共同的作用,所以特別猛烈。這樣的風當然可以助鯤飛騰。
“待風”就是苦苦等待天變。鯤待風而成鵬。隻有借助是大風才能實現最大的變化。
逍遙遊的第二步:乘風。
乘風就是“風來我就上”。
經過漫長的精確的等待,終於把風等來了。但這時需要“辨風”,即辨識風向,看清這是小風還是大風,不能見風就上,要等來適當的風才能上。“辨風”之後就可以“乘風”。
理想的大風終於來了,在那時候,鯤必須全力一搏,飛騰而起,趁風的運動、趁海的運動飛起來,就可以變成鵬,昂首天外。
我們根據《莊子》原文的描述:
鵬……怒而飛……是鳥也,海運則將於徙南冥……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也……”
可以得出鯤化為鵬、乘風而上的具體操作程序為:
第一步,大風來了,大海震蕩。
第二步,鯤奮力一躍,借助風勢水勢飛起來,化為鵬。
第三步,飛起來後要不停地擊水,借助水勢參與風的運行,最後乘風上天。
簡單地講,就是先借風力,再借水力,最後又借風力。風力是遠因,水力是近因,鯤的意誌則是決定性因素。
風無水,無力。
水無風,無波。
魚無波,不躍。
魚無風,不化。
魚無誌,則不能飛也。
逍遙遊的第二步:乘風
“乘風”就是風來我就上。大風吹來,鯤全力一搏,乘勢而起,就可以變成鵬,衝上雲霄。
逍遙遊的第三步:背風。
背風就是“與風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