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放飛心靈,追尋久違的自由(2)(2 / 3)

安徽省渦陽縣的劉玉霞,1983年高考落榜後,回到家鄉務農。她發現這裏的農民仍沿襲傳統的耕種模式,走著低效農業的老路。她決心要改變這種現狀。一年後,憑著她的文化知識和鑽研精神,她被鎮裏招聘為科技主任。一年又一年,她堅持不懈地向農民傳播科學思想,推廣新知識新技術。辛勤的勞動終於結下了豐碩的成果,她培養和扶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示範戶,科學思想和技術終於在家鄉古老的土地上紮下了根。1995年9月4日,在北京懷柔舉辦的非政府組織婦女論壇上,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姐妹們介紹了今日中國農家女的成長、困惑和追求。

如果我們珍愛生命,請修養你的心靈。在紛紛擾擾的世界上,心靈當似高山不動,不能如流水不安。居住在鬧市,在嘈雜的環境之中,不必關閉門窗,任它潮起潮落,風來浪湧,我自悠然堅守信念。麵對世俗,如砥柱不隨波逐流;麵對權貴,如雪峰堅守自己的高潔。這是勇敢,也是骨氣。身在紅塵中,而心早已出世,如佛之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世間可笑之人。這是灑脫,也是一種境界。

心靈是智慧之根,要用知識去澆灌。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哲學使我們聰明,曆史使我們明智。讓知識真正成為心靈的一部分,成為內在的涵養,成為包藏宇宙、吞吐萬物的大氣魄。

人生要有所追求,追求事業,追求愛情,追求美好的生活。隻有追求,生活才會更精彩,世界才會更美好。人還要有一顆平常心,要知道,我們中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個人的力量永遠是渺小的,客觀條件永遠是第一位的,主觀願望永遠是第二位的。不刻意,順自然,常知足,平平淡淡也是福。

再苦也要笑一笑: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麵對挫折、苦難,能否保持一份豁達的情懷,能否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氣度。要在逆境中磨煉出我們的意誌,不必計較一時的成敗得失。感受孤獨,安享寂寞,在彷徨失意中修養自己的心靈,這就是最大的收獲。

★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把煩憂拋掉

有人問古希臘大學問家安提司泰尼:“你從哲學中獲得什麼呢?”他回答說:“同自己談話的能力。”

同自己談話,就是發現自己,發現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經說過:“人生是由一連串無聊的符號組成。”的確,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時光都在很普通的日子裏度過,有時,看似很正常的生活,感受上卻似走進生活的誤區。有點兒渾噩,有點兒疲憊,有點兒茫然,有點兒怨恨,有點兒期盼,有點兒幻想,總之,就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緒、感受占據了內心的思想、生活,而懶得去理清。

於是,我們總是在冥冥之中希望有一個天底下最了解自己的人,能夠在大千世界中坐下來靜靜傾聽自己心靈的訴說,能夠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為我們開辟一方心靈的靜土。可芸芸眾生,“萬般心事付瑤琴,弦斷有誰聽?”

其實,我們自己,不就是自己最好的知音嗎?世界上還有誰,能比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呢?還有誰能比自己更能替自己保守秘密的呢?朋友,當你煩躁、無聊的時候,不妨和自己對對話,讓心靈退入自己的靈魂中,使自己與自己親密接觸,靜下心來聆聽來自己心靈的聲音,問問自己:我為何煩惱?為何不快?滿意這樣的生活嗎?我的待人處事錯在哪裏?我是不是還要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我要的是自己現在這個樣子嗎?生命如果這樣走完,我會不會有遺憾?我讓生活壓垮或埋沒了沒有?人生至此,我得到了什麼、失落了什麼?我還想追求什麼?……

這樣,在自己的天地裏,我們可以慢慢修複自己受傷的尊嚴,可以毫無顧忌地“得意”,可以一絲不掛地剖析自己。我們還可以說服自己、感動自己、征服自己。有位作家說的一段話很有道理:“自己把自己說服,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把自己說服了、感動了、征服了,人生還有什麼樣的挫折、痛苦、不幸我們不能征服呢?

開闊而清靜的心靈空間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再苦也要笑一笑:

相信我們每個人內心中都有一個心靈的避風港,當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累了、煩了的時候,不妨走進自己營造的心靈的小屋,安靜下來,把瑣碎的事情、生活的煩憂暫時拋到九霄雲外,靜靜地、靜靜地,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