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國內學者對於高管變更的研究局限於公司內部治理的分析居多,沒有充分考慮到我國上市公司所處的製度環境。隨著我國20世紀80年代出實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地的經濟製度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進入21世紀初,我國加入WTO,全國GDP連續幾年保持在8%以上。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我國證監會在2003年以來也出台了一係列措施來改善公司治理環境,不斷改善治理結構,特別是2005年4月份實施的股權分置改革,讓不能夠流通的國有股能夠全部流通。2007年又開始實施了最新的會計準則力求所披露的會計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全麵為投資者進行決策服務。所以製度環境的變遷對於公司治理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可忽視。而我國的有些學者已經意識到了製度環境的重要性。錢穎一就曾經指出“很多人甚至是經濟學家把製度的建設的重要性給予忽視,采用非白即黑是做法來看待製度環境和市場環境的變遷。我國的經濟發展趨勢也逐漸從計劃經濟轉換為向市場經濟發展。”

因此,我們在研究我國的問題時不能僅僅站在簡單比較的方麵進行,還需要考慮到自身所處的環境不同。隻有我們明確了作為契約集合體的企業的外部約束變量,才能夠深入剖析公司的行為的本質原因。特別是我國經濟正處於轉軌時期,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很快,僅僅依靠看到的表麵現象來判斷事物的本質情況會出現很大的偏差。由於21世紀初,我國經濟製度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本文才要從市場競爭度和製度環境的視角來研究高管變更的問題。

本文以諸多製度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理論,並結合我國轉軌經濟製度環境為背景,充分考慮到地區之間的差異和市場的因素,以高管變更為研究對象,選取1999年1月1日以前上市的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選取2003-2007年作為研究的窗口進行logit回歸分析市場競爭度和製度環境對高管變更和公司治理的關係進行深入剖析。本文得出來以下結論:

1、國內學者對於高管變更的內部治理因素分析的較多,而對於外部因素的分析就較為缺乏,特別是外部製度環境和市場競爭方麵的研究需要引起人們的關注。而高管變更是公司內部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高管變更其實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的一種表現。不僅可以敦促高管不斷提高公司經營業績,而且可以淘汰那些不稱職的高管,以維護廣大股東的利益。

2、以往文獻中僅以公司的業績作為高管變更的主要參照變量是有問題的,所以本文引入市場競爭度和製度環境等外部變量結合公司業績變量來剖析高管變更的原因。而且在樣本選取時充分考慮到上市公司在上市時的目的不盡相同,隻有在上市一段時間後,公司經營運作進入正規後才對高管變更的事件展開研究。並且選取的樣本區間是2003-2007年,這是因為我國2002年自從加入了WTO以後整個大的經濟製度環境隨之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時發現公司的不同經營業績指標與高管變更是顯著負相關的,而且要高於西方新興市場,這從側麵看出我國公司治理結構仍急需完善。

3、本文引入的市場競爭度指標來分析影響高管變更的因素。從中發現,在同一行業內,市場競爭力越強的企業,高管變更的可能性就越小。而不在同一個行業內,市場競爭力越強的企業高管變更的可能性還是越小。隨之而來,本文由引入製度環境變量即市場化指數、要素市場發育指數來進一步剖析高管變更的影響因素。結果發現,製度環境會嚴重影響到高管的變更。公司所處的地區製度環境好,高管人員變更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公司的業績與高管變更的負相關性就越強,這從側麵可以看出我國的製度環境仍需要改善。

二、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以上對於高管變更的研究發現我國作為新興的資本市場仍需要不斷完善市場機製,改善製度環境,為市場能夠良好的運行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使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更加完善。因此,結合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