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城市是人群聚集的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是城市經濟社會生活鏈條中的重要環節,同時對整個經濟增長也有直接的貢獻。可以說,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上,都是政府在引導和發揮城市主導功能和作用時所要關注的重點領域。政府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關注一般有兩個模式,一是政府行政直接參與的直接管理模式,二是政府運用法律和經濟手段調控的間接管理模式。現階段,在城市基礎設施領域市場化程度強、法製化程度高、政府管理的經驗和水平漸趨成熟的情況下,采取調控式間接模式居多。因此,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體製和模式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育和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隨著政府行政體製和國資體製的創新而創新。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將越來越在我國社會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因此,國家必須對過去在城市基礎設施等社會公共公益項目中有關政府或國有經濟大包大攬的做法實施改革,合理界定政府和國有經濟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提高政府管理服務水平和國有資金使用效率的同時,充分發揮和調動社會資金和力量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堅持公有製經濟的主體作用和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性質以及經濟發展階段的要求,同時,繼續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製,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當前深化經濟體製改革的重大任務。黨的十六大提出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製進行重新調整,這是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大機遇,同時也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創新的重大體製機遇。政府行政體製的不斷完善和國資體製的改革創新,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籌措、體製管理、建設管理、運營模式等都帶來新的活力。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塑造上海這座美麗、繁華的大都市提供了基礎保障,並對城市經濟發展起著基礎性、外部性、先導性作用。進入21世紀,上海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為建成“一個龍頭、四個中心”的國際性大都市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勢、新體製的變革中,上海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服從上海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要求,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的兩個積極性。同時,城市基礎設施的項目管理也要適應新的體製環境,采用新的模式和機製,科學、合理、規範地推進項目建設。當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國有企業也要結合外部體製變革,推進自身的管理和創新,做大做強。

肖雲同誌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與管理》一書,正是通過學習領會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的精神,關於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如何改革發展的研究成果。全書緊緊圍繞我國當前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這一主題,剝筍式層層遞進分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理論創新、體製創新、機製創新和模式創新,體現了科學的發展觀。本書在麵上總體分析的情況下,結合上海這一特大經濟中心城市的實踐,運用實證分析和比較分析組合的方法,從理論層麵和操作層麵,在回顧總結過去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經驗和成績的同時,指出了在新的形勢下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提出了今後的發展思路。書中特別是以上海的實踐為背景,從不同層麵以多個案例來具體解剖分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創新體係中的各個環節,尤其具有相當的實踐指導意義。

同時,該書也借鑒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國際成功案例和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在城市經營的理念下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理論和模式創新的一些操作性建議。當然,市場經濟在不斷發展,我國的市場經濟體製也在不斷完善,在這樣一種形勢下完稿,並即將成書出版,其中必然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深化和探討。盡管如此,我相信這本書將會對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和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建議,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理論和實踐工作者也具有一定的借鑒參考價值。是為序。

複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

200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