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概論(2)(2 / 3)

(2)國家加大了對城市基礎設施發展的支持力度,市政公用事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例逐步上升,詳見圖12。

(3)以1990年不變價計算,90年代城市市政公用事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速度高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速度,其平均年遞增分別為27.94%和18.03%,高出近十個百分點,詳見圖13。

二、現階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的成績(2002年)

1.城市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力度繼續加大,有效供給能力不斷提高

2002年,各級政府貫徹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加大對城市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全年完成城市建設固定資產投資3119億元,比上年增長32.6%。城市建設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同期全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7.2%,比上年增加0.9個百分點。全年新增固定資產172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交付使用率55.4%。新增生產能力或效益是:供水日綜合生產能力818萬立方米,人工煤氣日生產能力403萬立方米,天然氣儲氣能力280萬立方米,城市道路長度6859公裏,城市汙水日處理能力707萬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14388噸。

2.城市市政公用設施能力提高,服務功能增強,城市供水、節水工作積極推進

2002年,城市供水總量466億立方米,與上年持平;全年生產運營用水量209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12億立方米,生產運營用水量占總供水量的比例由2001年的47.4%下降到44.8%;全年公共服務用水量62億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比例由2001年的12.6%上升到13.4%;全年居民家庭用水量150億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比例由2001年的31.1%上升到32.2%。城市用水人口27335.91萬人,城市用水普及率77.34%,比上年提高5.08個百分點。人均日生活用水量213升,比上年減少3升。2002年,全國城市節約用水量37億立方米。

3.城市燃氣供應結構發生變化,集中供熱有新發展

2002年,人工煤氣供應總量199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2億立方米;天然氣供應總量126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6億立方米;液化氣供應總量1136萬噸,比上年增加154萬噸。城市用氣人13口23654.1萬人,燃氣普及率66.93%,比上年增加6.51個百分點。2002年末,蒸汽供熱能力83346噸/小時,熱水供熱能力148498兆瓦;集中供熱麵積15376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1%。

4.公共交通快速發展

2002年,全國城市擁有公共交通車輛237063標台,比上年增長9.4%。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6.7標台,比上年增加0.6標台。全年運送乘客365億人次,比上年增加14.1億人次。擁有城市客渡船隻985艘,運送乘客2.9億人次。城市出租車輛86.7萬輛。

5.市政設施建設快速發展

2002年末,擁有城市道路19.1萬公裏、道路麵積276361.89萬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麵積56740萬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麵積7.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平方米。全年城市汙水處理量135億立方米,城市汙水處理率39.9%,比上年提高3.5個百分點。

6.城市綠化穩步發展

2002年末,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麵積772749公頃,比上年增長13.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上年的28.4%上升至29.8%。全國擁有城市公共綠地麵積188536公頃,比上年增加25513公頃,城市人均擁有公共綠地5.3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7平方米。

7.城市環境衛生設施建設加快,市容市貌持續好轉

2002年末,城市道路清掃保潔麵積213449.88萬平方米,其中:機械清掃麵積34407萬平方米,機械清掃率16.1%,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全年清運生活垃圾、糞便16798萬噸,大中城市垃圾糞便基本日產日清。

三、關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的簡要分析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是計劃經濟體製向市場經濟體製過渡的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實質上是政府與企業的關係的處理和調整,即政府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如何做到功能到位,而不是缺位或越位。政府功能正確定位和到位的關鍵又在於政府職能的切實轉變,以及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如何更好地在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不是壟斷市場,限製競爭。以上海為例,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影響政企分開和國有資本發揮功能作用的重點和難點在於傳統的國有資產管理體製以及有待健全完善的市場體係和市場環境。

1.公益性、基礎性領域的市場化程度不高

根據國家統計局有關統計口徑分類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國有企業有相當一部分是屬於公益性行業或帶有公益性的行業,如煤氣生產和供應業,自來水生產和供應業,市內汽電車業、出租汽車業、軌道交通業,園林綠化業、環境衛生業,公路管理及養護業,市政工程管理業等等。除了公益性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還有一些行業在整個經濟體係中處於基礎地位,如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雖然屬於競爭性行業,但對整個地區經濟發展仍起到決定性和基礎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