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管理界永恒的母題。從傳統的論功行賞到現代的目標激勵,從中國式的“榜樣就是力量”,到西方式的雙因素理論分析,說的始終都是激勵的問題。現代企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激勵?是給股權,還是給現金?是給榮譽,還是給晉升機會?到底什麼才是員工真正想要的?
績效管理又為何難出績效,辛苦導入的績效考核體係,卻變成沒完沒了的填表和打分?為何看似完美的製度,卻最終流於形式、反成負擔?推行困難、員工反感,又有什麼技巧可以解決?目標管理、關鍵績效指標、平衡計分卡,到底什麼才是最有效的績效考核方案?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清楚認識自己的員工,並且了解自己企業的特色,轉變傳統的激勵考核觀念。
好多企業主要差在哪裏?差在觀念。天冷人窮企業苦,天冷冷在風裏,人窮窮在債裏,企業苦苦在哪裏?苦在觀念裏。在觀念方麵想不通,於是執迷不悟。就像有些員工因為想不通工作的重點,於是做事情每做每錯。很多老板也是觀念有問題,總認為要追求短期利益,總認為要一步到位。成功的企業,本來就沒有電梯可以坐,都是一步一步往上攀登,往前邁進的。不要認為天上一定會掉下餡餅來。
假如企業的基礎不穩,隻要經濟狀況一出現波動,馬上就會垮掉。觀念不是一切,卻是一切的總開關,觀念能主導變革,觀念是企業的根本基礎。
我輔導過很多企業,經常感歎一件事情:中國企業的經營管理層就像無根的浮萍一樣漂來蕩去。一會兒吹這個風,人家說這個好就跟著這個做,如果這個不行,再流行什麼就換成什麼。讓企業變成別人方法理念的實驗室,變成實驗品,從來沒有自己的主見跟定位。不要盲目相信別人的經驗,也不要一味相信自己的經驗,因為經驗代表的是過去。昨天不等於今天,今天不等於明天,明天也不等於未來,所以除了積累經驗之外,還要吸收新觀念、新知識。
現代企業的領導人,無論是中層幹部,還是總經理、老板,都必須扮演五個角色。
激勵大師
總經理必須要扮演的第一個角色是激勵大師。一部好車,再怎麼名貴,如果四個輪胎都沒有氣,那怎麼能開得走,怎麼能開得穩,怎麼能開得快?總經理隻有扮演好激勵大師的角色,才能鼓舞下屬的士氣,激勵下屬與企業一起朝著一個目標努力,讓整個團隊齊心協力朝著一個方向努力。
導航者
總經理必須要扮演的第二個角色是導航者。企業要往哪裏走,目標要明確,策略要精準。如果領導者的目標不明確,策略不精準,那麼團隊成員跟著他走,很可能會陷入失敗之中。
授權者
總經理必須要扮演的第三個角色是授權者。也就是要懂得運用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所說的二八法則,把80%次要的工作交給部屬做,自己來做最重要的20%的工作。這樣,總經理才有更多時間去激勵團隊和思考未來。總經理不是要解決企業今天的事情,而是要解決企業未來的事情。假如他天天都忙於今天的事務,那企業未來的發展情況誰來關注?那樣企業是很難發展的。
務實者
總經理應該扮演的第四個角色是務實者。總經理忌諱的是務虛,天天喊口號,天天隻是吹噓我們要怎麼做怎麼做,沒有高效的執行力作為後盾,說得比唱得好聽,最後效果還是很糟糕的。身為總經理,一定要扮演務實者的角色,要切合實際,說到做到,承諾了就要兌現,這樣,總經理說的話部屬才會聽,部屬才能安心、放心地追隨。
有效管理者
總經理要扮演的第五個角色是有效管理者。很多人都在做管理,那什麼叫管理呢?管理,也就是“三個對”,即通過找對了人、做對了事、用對了方法去創出績效的過程。管理是過程,不是結果。
總經理每年一定要創造出一定的業績來,這樣才能對股東和員工有個交代。有業績、有貢獻,才會有真正的追隨者。沒有業績、沒有貢獻,誰會願意追隨他呀?
有效管理者必須要做對事,要做對管事、理人、安人這三件事。管事,就是如何把事情管理好;理人,就是如何把人管理好;安人,就是如何安住大家的心。
身為一個真正卓越的、具有高效執行力的領導者,除了要扮演好這五個角色之外,最重要的,我認為是在帶人做事方麵,如何把人帶好,如何把事情做好。帶人做事,要有方法、有技巧、有策略、有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