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醫家將急性心肌梗死進行分期治療,臨床也取得了一定療效。將急性心肌梗死大致分為3期進行辨證治療,即急性期、演變期和恢複期。
(1)急性期:治療以固護補益正氣、活血通脈、通腑降濁並舉。在臨床中,可在靜脈點滴生脈注射液或參附注射液的同時,給予湯藥口服,主要藥物為黨參、黃芪、丹參、赤芍藥、瓜蔞、枳實、大黃等。
(2)演變期:治療以清化痰濕、活血通脈為主,佐以益氣之品。主要藥物為瓜蔞、膽南星、黃芩、竹茹、茯苓、丹參、赤芍藥、大黃等;如熱象不顯,則應以通陽泄濁、活血通脈為主,主要藥物為瓜蔞、薤白、半夏、陳皮、茯苓、白術、當歸、丹參、桃仁、鬱金等。經過上述治療,大部分患者可順利進入恢複期。
(3)恢複期:治療以補虛益損為主,佐以活血通脈之品。
主要藥物為黨參、黃芪、黃精、丹參、赤芍藥、當歸等;兼陰虛者,酌加麥門冬、五味子、熟地黃、枸杞子等;兼陽虛者,酌加蓽茇、蓽澄茄、桂枝、附子、淫羊藿等。
3.分期與辨證分型相結合
依據中醫“因人、因時、因病製宜”的原則,采用分期與辨證分型相結合的方法,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1)早期(入院0~4天)
1)痰瘀痹阻,氣血澀滯型:治宜化痰祛瘀,通痹止痛。藥用全瓜萎20克,丹參15克,半夏、薤白、紅花、川芎、失笑散(布包)、鬱金、赤芍藥、延胡索、降香各10克。
2)心陽衰微,氣虛欲脫型:治宜回陽救逆,益氣通脈。藥用熟附子20克,全瓜蔞、薤白、龍骨、牡蠣各15克,幹薑、桂枝、紅花各10克,紅參、檀香、五味子各6克,細辛5克。
3)痰瘀痹阻,氣陰兩虧型:治宜化痰活血,益氣養陰。藥用全瓜蔞20克,鬱金、半夏、川芎、桃仁、失笑散(包煎)、麥門冬、玉竹各10克,太子參15克,五味子8克,丹參12克。
4)痰瘀痹阻,心肺氣虛型:治宜補益心肺,化瘀活血。藥用炙黃芪、潞黨參各15克,川桂枝6克,紅花、川芎、鬱金、半夏各10克,瓜蔞、丹參各12克。
(2)中期(入院4天~2周)
1)心陽虛衰,寒凝心脈型:治宜溫陽益氣,開痹通脈。藥用熟附子、幹薑、白芍藥、淫羊藿各12克,川桂枝6克,白術、茯苓、半夏、薤白、紅花各10克。
2)氣陰兩虧,痰瘀痹阻型:治宜益氣養陰,化痰活血。藥用太子參20克,丹參15克,麥門冬、玉竹、黃精、鬱金、川芎、白芍藥、當歸、石菖蒲、薤白各10克,五味子、甘草各6克。
(3)恢複期(入院2周以後)
1)氣陰不足型:治宜補心氣,養心陰。藥用太子參20克,麥門冬、沙參、丹參各15克,玉竹、黃精、生地黃、白芍藥、桃仁、鬱金各10克,五味子、炙甘草各9克。
2)氣虛痰瘀型:治宜益心氣,祛痰瘀。藥用炙黃芪、黨參各15克,桂枝6克,白術、茯苓、枳殼、車前子、川芎、鬱金、當歸、丹參、赤芍藥、炙甘草各10克。總有效率為86.0%,療效顯著。
治療冠心病的單方驗方
冠心病的主要病理改變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這一變化時間長,可達幾十年,從兒童就開始,直到老年,因此它的發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治療上比較棘手,關鍵就在於預防,中醫藥在此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許多有效的方子,對於冠心病的治療及預防很有效果。一些單方驗方對防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效,這些方子比較實用,而且效果較好,可供參考。
1.延胡索、廣鬱金、檀香等分為末,每次2~3克,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
2.三七粉、沉香粉、血竭粉(211和勻),溫開水送服,每次2克,每日2~3次。
3.山萘、細辛、丁香各2份,乳香、沒藥、冰片各1份,共為末,溫開水送服,每服1.5~2克,每日2~3次。
4.丹參酒:丹參30克,白酒500克,浸泡,每次飯前飲服10毫升,每日2~3次。
5.山楂糖水:山楂片15~30克,煎湯去渣,加糖適量,亦可與荷葉同煎水,代茶飲。除治心絞痛外,亦治高血壓、高脂血症。
6.幹薑粥:幹薑、良薑各15克,粳米250克,煮粥。早晚溫熱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