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冠心病的湯藥療法(3)(2 / 2)

7.梔子、桃仁各12克,研末,加煉蜜30克調成糊狀,攤敷在心前區,紗布敷蓋,第1周每3日換藥1次,以後每周換1次,6次為1療程。

8.葛根粥:葛根粉30克,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或上下午溫熱分食。除治心絞痛外,亦治高血壓。

9.薤白粥:薤白10~15克(鮮者30~35克),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溫熱分服。

10.五靈脂30克,蒲黃30克。能行氣活血、化瘀通絡。主治心絞痛,症見陣發性心胸刺痛,向肩背部放射,胸悶氣短,舌質黯,舌邊有瘀點。上藥共研成細粉調勻,每次服6克,日服2次,黃酒送服。

11.瓜蔞30克,薤白15克,半夏9克,白術9克。能健脾化痰、除濕養心。主治心絞痛,症見體多肥胖,神疲嗜睡,咳嗽痰稀,胸悶發憋作痛,頭暈如裹,心悸不寧,舌苔白厚或膩。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12.良薑、元胡、檀香各45克,蓽茇90克,細辛15克,冰片24克。主治心絞痛,症見胸悶發憋作痛,頭暈如裹,心悸不寧,舌苔白厚或膩。上藥共研成細粉調勻,每次服3克,日服2次,白開水衝服。

13.元胡30克,川楝子30克。主治心絞痛,症見胸悶氣憋,多在夜間發作,伴頭昏耳鳴,口幹目眩,睡眠不好,盜汗,腰疼腿軟,或足跟痛。共研成細粉合勻,分成6包,每服l包,日服3次,白開水送服。

14.桑寄生300克,葛根300克。主治心絞痛,症見胸悶氣憋,多在夜間發作,伴頭昏耳鳴,口幹目眩,睡眠不好,盜汗,腰疼腿軟,或足跟痛。上藥研成細粉合勻,每次服15克,日服2次,白開水或山楂水衝服。

15.核桃仁750克,桃仁250克,紅糖1000克。主治心絞痛,症見胸悶心痛,有時夜間憋醒,心悸氣短,頭暈耳鳴,食少神疲,腰疼腿軟,怕風肢冷,或手心發熱,夜間尿頻,舌質紫暗,舌苔白少津。先將前兩味藥水煎搗爛,然後與紅糖混合調勻,每服50克,日服3次。

16.豬心1個,芭蕉花250克。主治心絞痛,症見胸悶心痛,有時夜間憋醒,心悸氣短,頭暈耳鳴,食少神疲,腰疼腿軟,怕風肢冷,或手心發熱,夜間尿頻,舌質紫暗,舌苔白少津。共入鍋內,加水煎煮,待豬心熟後,吃豬心喝湯。

17.何首烏、草決明、枸杞子各5克。主治冠心病,預防心絞痛。煎水代茶飲。

18.山楂肉200克,桃仁20克。預防心絞痛。浸蜂蜜400毫升內,l周後每次白開水衝服1匙,日服3次。

19.小根蒜(大蒜也可)250克。主治冠心病。切片浸入米醋內,半月後佐餐食用。

防治冠心病的中成藥

目前用於防治冠心病的中成藥有很多,但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複方丹參滴丸本品為活血化瘀的丹參、三七加適量冰片精製而成,可擴張冠狀動脈,降低冠狀動脈阻力,使血液重新分布,提供梗死區足量的逆行血液灌流,限定梗死的範圍。另據報道,丹參素有縮小冠狀動脈結紮後心肌梗死範圍和改善左心室功能的作用。

2.速效救心丸該藥屬於活血理氣藥,可以緩解冠心病的心絞痛,用於治療胸悶,憋氣,心前區疼痛,每日3次,含服,每服3~6粒,急性發作可服10~15粒。一般在5分鍾內心絞痛得到緩解。

3.蘇合香丸本品為傳統名貴中成藥,功能芳香開竅、理氣止痛。每次1丸,溫開水送服。

4.冠心蘇合丸根據蘇合香丸改製而成。由蘇合香、乳香、檀香、青木香、冰片、朱砂、白蜜組成,製成小蜜丸。用於心絞痛,胸悶,憋氣,心前區疼痛等。1次1丸,日服3次,口含或嚼服。

5.蘇冰滴丸屬於芳香開竅理氣藥,由蘇合香脂,冰片組成,口含或吞服,每次2~4粒,可以較快地緩解心絞痛,治療胸悶氣短等。

6.冠心二號片由丹參、赤芍、川芎、紅花、降香組成,功用理氣活血止痛。有強心和擴張血管的作用。每次服5片,1日2次,該藥可較長時間服用,一般沒有副作用,不屬於速效藥物。

7.複方丹參注射液有擴張冠狀動脈,減慢心率,輕度增加心肌收縮力的作用,很少有副作用。口服製劑有複方丹參片及丹參滴丸。可以較長時間應用,該藥也不屬於速效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