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整理完這部書稿已是淩晨,不經意間望到了窗外斜掛夜空的明月。這兩年北京天氣常為霧霾籠罩,夜空灰蒙就成了常態,而今晚的冷風吹散了夜空的灰蒙,也好似喚醒了我輕鬆明亮的心情,畢竟完成一件事情後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感,放鬆的心情驅走了連夜伏案的疲倦。

思考政府文化管理工作,圍繞政府文化管理問題開展研究,是我最近五年來最重要的事情。這個機緣要追溯到2008年3月初,當時我馬上要從中國人民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出站,恰好現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教授,需要一位從事文化管理研究的人,協助他圍繞公務員文化管理專題培訓做些準備工作。於是我就來到學院,協助祁述裕教授開辦文化管理專題培訓班。從搜羅國內高校的辦班方案,到學院第一期廳局級公務員文化專題班的方案擬定,再到聯絡授課專家學者,進行溝通交流。就這樣國家行政學院文化專題培訓班從無到有,並成長為品牌班次。如今我們已經籌辦了十餘期文化專題班,既有來自全國文化管理部門的廳局長班,也有中央國家機關司局級幹部選學班,既有廳局級班,也有省部長班,文化管理內容培訓已經成為國家公務員培訓的重要領域。

隨著文化建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文化管理研究也在實踐推動下不斷深化。《政府文化管理前沿》一書就是我幾年來從事文化管理研究的一個集中體現,全書圍繞政府文化管理工作的重要領域和重點問題展開,比如政府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文化產業發展、文化體製改革等宏觀性政策性問題,也有文化產業園區、新媒體、網絡輿情管理等重點問題,結合政府文化工作進行了深入探究。其中,幾乎所有內容都在學術期刊和重要報紙公開發表過,比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理論版)》、《東嶽論叢》、《福建論壇》、《學習與探索》、《學習與實踐》、《行政管理改革》、《學術探索》、《瞭望》、《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四川行政學院學報》、《青年記者》等,其中有十餘篇被《新華文摘》、《紅旗文摘》、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全文轉載,還有數篇論文獲得過國家行政學院和湖北省委宣傳部的優秀論文獎,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反響。當然思考研究的深入還得益於近些年所從事的很多文化管理課題研究和參與國家相關政策製定的實踐,參加了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文件相關課題研究,參與或主持大量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業研究、新媒體管理等相關課題,文化部委托國家“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參加“國家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建議”、“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倍增計劃”、“文化部財政部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的製定起草。承擔多項地方政府委托文化規劃編製工作,比如北京市、貴州省文化發展戰略規劃研究等。還作為評審專家,直接參與了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等項目的評審等。所有這些工作讓自己深入到文化發展前沿,了解政府文化管理工作的緊迫需求和實際成效,深化了自己的學術研究。

視野宜寬,讀書需博,研究要專,這是我給自己提出的職業要求。學術研究沒有止境,從不敢因一得自足,實際上每一點收獲都包含著師友的無私幫助。在這裏我要向國家行政學院祁述裕教授、龔維斌教授表示謝意;向中廣傳播集團孫朝暉董事長、文化部文化產業司趙建軍處長表示謝意;向提供發表陣地並幫我完善文稿的朋友致謝,有一些文章就是在約稿催促下完成的。當然,我也要向家人的理解支持致謝,雖然實績不大但卻付出了很多,即使周末也時常呆在辦公室讀書寫作,如駛歲月中總算給自己留下了一些實在的記憶痕跡。

兩千多年前那位故鄉先哲,似乎總是在不斷地提醒著我,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往者已矣,矚望來者。那就讓我們把希望留給未來吧,也給自己一個更好的交代。

高宏存記

2014年春節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