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誌的領導智慧41(1 / 2)

第五部分以身作則 案例1·信譽是領導力的基石

1987年,聯想第一次實現承包製,員工歡欣鼓舞,情緒高漲,工作起來都非常賣力,一切似乎也都很順利。年底的時候,問題來了: 公司沒法兌現當初的獎金承諾,因為這一年的業務完成的效率太高了,效果太突出了。柳傳誌他們當時的工資每月才100元人民幣左右。按照當年的獎金設計,許多員工可拿到6000多元人民幣的獎金,差不多是他們這些經理的60倍還多。麻煩的是按照當時獎金稅的有關規定,當獎金超過月工資3倍以後,多餘的部分應繳納300%的獎金稅。

作為老板的柳傳誌這個時候麵臨三種狀況: 第一,發了獎金再繳稅,聯想不堪資金重負垮台;第二,不發獎金,向員工說明情況,請他們理解,以後一定兌現,後果肯定是對員工“食言”;第三,拿支票換現金,不入賬,不繳稅,為員工兌現諾言。既要兌現先前給員工的承諾,又要維持企業的發展和形象、不違反規定,的確是個難題。

經過認真討論以後,柳傳誌選擇了第三種方案。假的就是假的,偽裝不能存在,誠信猶如生命,柳傳誌很是珍惜。《左傳·僖公十四年》曰:“棄信背鄰,患孰恤之。無信患作,失援必斃。”意思是說,若自己喪失信用,背棄鄰國,遇到禍患有誰會同情自己。失去了信用,一旦禍患發生,沒有人來支援自己,就必定會滅亡。由此可見,重諾守信是十分重要的。員工是企業這座大廈的基礎,隻有得到員工的信任,企業有危難時,才能迎難而上。

但是,一年以後東窗事發,給聯想換錢的單位出了別的經濟問題,一查就查到了聯想這兒,罰了9萬多元人民幣,柳傳誌被叫到了審計局接受批評。好在第二年的聯想已經能夠承受得起這9萬元的罰金。有意思的是,第三年中國稅製改革,企業取消獎金稅,改為上繳相對合理的所得稅。這件事給柳傳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聯想當初分獎金的方法是中關村所有的小公司幾乎通行的做法。中關村中很多小公司的個人利益和公司利益緊密相關,但柳傳誌他們做這件事要承擔很大的風險,不多拿一分錢,責任卻全在自己身上。

高風險,高收益,這句話是不無道理的。聯想的獎金稅一事,看上去是顧及員工利益和違背稅法規定之間的矛盾衝突。其實這件事,更多體現的是柳傳誌智慧的一麵,誠信對待員工的代價僅僅是被罰了9萬元人民幣,而收獲的卻是員工對企業的忠貞不渝和對領導的充分信任。誠信、成熟和成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誠信決定了做出成熟的行為,而成熟的行為決定了日後的成功。

柳傳誌是一個目光卓絕的領導者,更是一個高明的投資者,他投入的是看不見形態的誠信,收獲的卻是員工辛勤的工作和企業的日新月異、一日千裏的發展。誠信不僅僅是做人的態度,實際上也包含著能力問題。有很多人想努力把事做到,但是你做不到,是因為你答應人過高。在答應人的時候,把條件想清楚。在聯想內部做求實,每個人在製定目標的時候、在答應的時候,都反複考慮過,誰也不敢把話說冒,然後定下來,大家一起去做。企業有時候像軍隊,在同一時間,在同一地點集合,這個時候要求大家完全嚴格地這麼去做,事才能做得成。如果沒有這樣的話,什麼事也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