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以身作則 成功源於自我管理
房地產思想家、萬通集團掌門人馮侖是柳傳誌的老朋友,他在自己的《野蠻生長》一書中對柳傳誌所作的評價流傳極廣——“偉大在於管理自己而不是領導別人”。這句話看上去似乎過於強調自我管理而弱化了領導力的作用,實際上是說你把自己管好了,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追隨者就能自動自發地服從領導,你也在不知不覺中發揮出了卓越的領導力,可謂是領導的最高境界。
40多歲才開始登山的萬科董事長王石,五年之內登上了世界七大高峰。與其一起登山的同伴一致強調王石的成功主要是源於自我管理。無論是登山之前,還是登山途中,王石總是比所有人都更好地做足準備工作,並嚴格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不隨意消耗自己的體力。結果,他每次總是能登上最高峰,而那些開始精力十足、表現活躍的同伴往往沒有做到善始善終,離成功登頂總是差那麼幾步。
登山如此,做人、做企業亦然。柳傳誌就曾拿聯想與華為做對比:“聯想集團與華為走的是不同的兩條路,自己從一條較緩的道路翻越喜馬拉雅山,走十裏安營紮寨,緩口氣再走十裏,但如中途小富即安,則不值一提;任正非的路比自己陡,上不去摔下來了,也不足稱道。做企業是以成敗論英雄的,甭管用什麼方法,你爬到山頂,都是好樣的。”
正如著名管理學家帕瑞克所說的:“除非你能管理‘自我’(self),否則你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東西。”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其1999年出版的《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中更是反複強調,經理人要學會管理自己。
觀察那些具有卓越領導力的人很容易發現他們都善於自我管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優秀的自我管理是他們成為領導者模範的關鍵。
怎麼進行自我管理?德魯克建議首先問自己五個問題: 第一,我的長處是什麼?第二,我做事的方式是什麼?第三,我的價值觀是什麼?第四,我該去哪裏工作?第五,我該貢獻什麼?
與德魯克的理論互相印證的還有世界著名領導力大師沃倫·本尼斯提出的通過積極的自我認識來管理自己的三要素: 第一,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認識到自己的短處,但是更要強調自己的長處。第二,對自己的發展負責。通過尋求反饋等方式,嚴格地培養、發展自己的長處。同時,要彌補一些至關重要的短處,比如人際技能。第三,認清自己的技能和工作的要求之間的匹配程度。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不適合什麼工作,能夠建立一個團隊來補己之短。
毫無疑問,這五大問題和三要素是所有想要真正實現良好自我管理的人必須回答和踐行的。
林肯曾說:“品格像一棵大樹,名譽是它的樹蔭。樹蔭是我們所想要的,而大樹才是應該追求的。”領導者的言行影響員工的行為,出色的領導者需要樹立良好的道德觀,牢牢守住自己的內心,管好自己的言行舉止。
柳傳誌被稱為中國企業家領袖、“IT教父”,開創了偉大的事業,探尋他的成功之道後不得不承認,柳傳誌在自我管理上的確是卓有成效的。回顧他的職業生涯,就會發現,他也正是因為很好地回答了德魯克提出的五大問題以及對本尼斯三要素的身體力行,才成就了自己和聯想的輝煌。
對於聯想來說,柳傳誌的最大貢獻絕不是將一個11人的小公司打造成世界500強企業,而是培養出了以楊元慶(聯想集團)、郭為(神州數碼)、朱立南(聯想投資)、陳國棟(融科智地)、趙令歡(弘毅投資)這幾個稱作“聯想五虎將”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人才。在柳傳誌看來,有了這些遠比資產更加珍貴的人才,聯想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基業長青。所以在做客央視《對話》節目時,當主持人問柳傳誌覺得自己對聯想最大的貢獻是什麼時,柳傳誌的回答是“人才”。
而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柳傳誌的最大貢獻也絕不僅僅是豐厚的納稅和積極開展的公益活動,而是總結出了一套中國式的管理和領導方法,為中國企業家樹立了一個榜樣,張揚了中國企業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