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和“自持”是柳傳誌身邊的工作人員對柳傳誌的一致評價。柳傳誌也正是在不斷的自我認知、自我約束、自我批評和自我調節中完成了良好的自我管理,通過以身作則,實現了對追隨者的感召和凝聚,也形成了自己強大的領導力。
幾乎所有人都承認,自我管理中最大的敵人是自負。曾經有人請一位知名跨國公司的 CEO 說出阻礙人們成為傑出領導人的三個最大的問題時,該CEO的回答是:“自負,自負和自負。”
領導力專家史蒂夫斯(Rosie Steeves)也說:“絕大多數組織都有這樣一個人,他過度自負,盲目自信,缺乏客觀的自我認識,以致造成一種非常消極的氛圍,人人深受其害。”
在避免和克服極端自負上,柳傳誌有兩個方法值得參考,一個是不斷學習,一個是不斷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個著名的論斷:“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實現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礎;自我管理則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標誌。”
柳傳誌不僅堅持不斷學習,而且善於學習,古今中外,凡是對自己和對聯想有用的經驗及教訓,柳傳誌都能批判地借鑒和吸取。通過學習,柳傳誌更能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時刻保持謙遜的態度,並尋求方法去彌補。閉門研讀《三國演義》和《雍正王朝》,從諸葛亮和康熙身上悟出交接班的真諦,就是很突出的學習成果。
熟悉柳傳誌的人都知道,就算工作再繁忙,柳傳誌也會專門抽出時間,努力讓自己靜下心來進行反思,既想當下,更想未來。對此,柳傳誌說:“思想越艱苦,觀點才新鮮、決斷才有力。”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有一段對“思”這個字的論述,“思”就是心上有塊田,“反思”,就是田上有顆心,通過不斷的反思,就能在心田上長出更多的心。
關於反思,領導力專家加德納稱之為“走上山頂”,另一位領導力大師海菲茲則稱之為“走上看台”,表達的觀點都一致,領導者需要不斷地對自己的行動進行反思,從而能更清楚事實的真相。
通過被眾多領導力學者比喻成“上山”、“入定”的定期反思,柳傳誌也逐漸形成了自己卓越的領導力。
厘清產權、馭人育人、交接權杖、戰略分拆、跨國並購、資本再造、強勢複出,一路走來,柳傳誌以其高超的領導藝術與管理智慧,一步步登上了事業的珠峰。在外界看來,柳傳誌無疑就是聯想的核心競爭力,而其領導力的核心無疑便是卓越的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