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推進價值整合的有效方式(2 / 3)

(二)切實掌握意識形態宣傳的藝術和方法

傳播主流意識形態,擴大政治認同是通過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教化來實現的。擴大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就要充分利用媒體和網絡技術,借助當今發達的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的力量。群眾在哪裏,我們的宣傳就要到哪裏。對此,我們需要著重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首先,注重宣傳內容的設置與選取。一種意識形態能夠得以維持,取決於該意識形態的理性權威,取決於民眾對該意識形態內在心理結構的認可和接受。作為國家重要軟實力的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是我們黨用以凝聚廣大民眾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與不斷發展變化的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使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在宣傳內容方麵,要進一步充實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資源,尤其是要加強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信息源建設,以民生富裕引領主流意識形態認同,以社會公正引導主流意識形態認同,以增強民眾對黨的信任,提升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充分展示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創新意識形態傳播內容,就是主流意識形態要時刻關注民生,從解決群眾最迫切、最關注的利益訴求入手,通過“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大眾有效地理解和認同主流意識形態。我們所宣傳的內容應該是大多數人喜聞樂見、頗感興趣的,應該把馬克思主義具體化為現實實際,使其內容豐富多樣,做到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能夠為大家所接受、所喜愛;堅持以正麵宣傳為主,要多宣傳正麵的事物與現象,弘揚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主旋律,但同時也要合理地利用反麵教材為馬克思主義作論證,用新思路開創新局麵,以此增強廣大民眾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和信奉。

其次,掌握意識形態宣傳的時效性和漸進性。一方麵,中國共產黨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及時、有效地把當前社會發生的大事以及社會發展的突出成就傳達給每一個社會成員,將宣傳性與新聞性相結合,精心設計議題,完善網上新聞信息發布渠道,主流媒體網站及時準確地用生動翔實、客觀公正的報道來引導輿論,不失時機地依托信息網絡等新技術平台來拓展自身的影響力;另一方麵,中國共產黨要進行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潤物細無聲的“滴灌”,體現意識形態工作的感召力與親和力,而盡量減少和摒棄大造聲勢的宣傳運動。努力實現意識形態傳播由單一封閉型向雙向開放型轉變,對各種社會思潮予以正麵回應並加以科學評析,善於通過話語和形式的創新,宣傳、貫徹主流意識形態的核心內容,使受眾心悅誠服地對主流意識形態產生權威性認同。隻有這樣,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才能夠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把主流意識形態內化為廣大民眾的價值觀念和精神信仰,從而使主流意識形態起到觀念引導、價值整合的作用和擴大政治認同的效果。

再次,主動占領互聯網這個意識形態工作的新陣地。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和“三網”的普及融合,知識化、信息化、網絡化時代新興媒體的發展勢不可擋,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64億,其中微博用戶總量約為3.09億。海量、互動、多元的信息和輿論環境正在形成,公眾取得了新聞媒體所擁有的話語權,成為社會輿論發酵、興起、傳播的集中地。因此,要把握信息網絡化時代特點,創新意識形態傳播理念,堅持守土有責,加大網絡建設投入,加強硬件建設,優化軟件服務,為占領互聯網這個意識形態工作的新陣地奠定堅實的物質與技術基礎。要加快建立健全網絡輿情分析係統,加強對互聯網的監控,主動發現與科學分析網絡輿論,全麵掌握網民的思想動態、心理變化與利益訴求,準確判斷網絡輿情的發展方向,及時處理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努力實現意識形態傳播由單一封閉型向雙向開放型轉變,通過政府網絡發言人、論壇發帖跟帖等多種形式,第一時間在網上公布辦理過程及結果,以防止網絡輿論的異化。此外,還要建立健全網絡輿論的理性引導機製,以正確引導為主,堅持宜“疏”不宜“堵”,通過“過濾”方式正確引導網絡輿論,正如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陳思思所說,“要疏導不要阻撓,要回應不要回避,要引導不要強行領導”,使其由“感性”向“理性”方向發展。進一步健全管理體製,加強網管機構建設,提高網管機構規格,實行網管機構高配,選優配強專職人員,加大培訓力度,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網管領導班子和專業化網管隊伍,明確管理職責,牢牢把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

二、創建全社會的共同理想和道德規範

推進執政黨價值整合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創建全社會的共同理想和道德規範。共同理想和道德規範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精神動力、思想境界、精神支柱和行為規範的問題。當前,一些地方和領域仍然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思想道德問題,比如,曆史上遺留下來的封建主義腐朽沒落思想死灰複燃,黃賭毒等醜惡現象沉渣泛起,濫用職權、腐化墮落、見利忘義、損公肥私、瞞上欺下等現象屢禁不止,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極端利己主義等消極腐朽思想滋長蔓延,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等等。這些問題,嚴重侵蝕著人們的思想道德與價值觀念,對良好人際關係與純樸社會風氣的形成產生負麵影響。

馬克思主義要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必須轉化為各階層、各群體都能遵循的道德規範,轉化為全社會都能認同和接受的共同思想。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為全國各族人民、各階層人士都認同和接受的共同理想,提出了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也就是說,要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行為,反對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與享樂主義,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廣泛開展紮實持久的宣傳教育活動,大力普及道德知識,引導人們分清是非、善惡、美醜,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使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形成昂揚向上、團結互助的社會風尚。在此基礎上,引導人們把道德原則、道德規範轉化為道德實踐,堅持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不斷革除各種社會陋習,自覺追求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和行為習慣。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要正確處理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的關係,具體而言,對於生活在不同社會階層的廣大人民群眾,則應根據他們的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重點是培養他們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引導他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積極引導他們在社會交往、人際交往、國際交往中守信譽、講誠信,樹立誠信形象,逐步推進社會信用體係的建立和完善等;而對黨的各級幹部與廣大共產黨員,則要求他們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身體力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正如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指出的:“抓好道德建設這個基礎,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模範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範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要把開展黨員幹部誠信教育與加強信用監管結合起來,通過建立誠信檔案、信用披露機製、黨員幹部不良信用記錄等方式,約束和規範廣大黨員幹部的行為,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文明素養與道德情操。用這種具體化的共同理想和道德規範,來引導差異化的思想觀念,引領多元化的價值追求,為構建充滿活力、團結和睦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和強大的精神動力。